連接路僅9公里 原定2016年完工

【本報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是駁通港珠澳大橋、新界西北及機場的重要通道,但項目多災多難,多次出現工程延誤。立法會二○一三年通過撥款興建這條全長九公里的連接路,同年中動工,項目原計劃二○一六年完工,惟隨着大橋香港段工程多番延誤,連接路的通車日期亦不斷推遲,結果更出現「橋通路不通」的尷尬局面。

分南北段 施工多災多難

屯赤連接路分南北兩段,南面始於北大嶼山公路,連接機場東北的大橋香港口岸,北面工程則以海底隧道連接屯門第四十區和香港口岸。早年受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報告司法覆核影響,加上大橋工程延誤,路政署一五年時估計北面連接路延至一八年啟用,南面工程的啟用日期則未能確認。

該署的估算一直未能兌現,一六年再宣布壞消息,兩段連接路均未能二○一八年配合大橋同步通車。南面連接路因施工環境複雜,估計於二○一九年上半年完工;北面連接路則因「石硬」及「水深」影響海底隧道鑽挖,再延誤多兩年至二○二○年底才全面完工,人工島海堤下部分隧道走線更要降低十米及修改設計。

本報今年初曾獨家報道大橋香港段填海地出現不正常沉降,有顧問評估香港口岸人工島兩個填海用鋼圓筒過去一年下沉約五十至八十厘米,較路政署估計每年一厘米沉降速度快數十倍,但該署堅稱只下沉廿多厘米,屬「估算之內」。消息人士估計兩個鋼圓筒距離地底的屯赤連接路隧道頂部最近位置僅約十米,鋼圓筒持續下沉,大橋通車十多年後勢「壓斷」該隧道,後果不堪設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