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壽則多辱 政府有責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近公布二○一七年度全球平均壽命統計,香港再次蟬聯全球男女「長壽之都」,女性平均壽命八十七點六六歲,男性八十一點七歲,跑贏日本、瑞士等長壽之國。如果長壽而健康,毋須特別護理,可自立生活,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長壽而多病痛,且要為生計擔憂,咁嘅長壽,則如古人所說:壽則多辱。

古時的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加上戰亂頻仍,活着不易,何況長壽?壽則多辱,追根溯源,有人認為是因為長壽伴隨着病苦之辱、無用之辱和不敬之辱,是為「辱壽」。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不斷克服各種絕症,像日本,一點三億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超過三千萬人。之不過,調查發現日本的親子關係並不親密,當子女獨立後,一般會搬開住,給不到父母生命末期足夠的看護,加上「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文化下,日本老人多數選擇在養老院結束一生。所以,壽則多辱也有一定道理。

事實上,並非人人祈求長命百二歲。早前澳洲著名生態學家大衞古道爾遠赴瑞士接受安樂死,他因身體狀況日差導致生活品質下降而不想活下去,於靜脈注射致命的複合藥物,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的樂韻中安樂死,享年一百零四歲。安樂死涉及倫理道德等問題,爭議仍多,不過,了結生命是否權利,仍值得關注及探討。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政府在安老政策方面卻本末倒置,一味為富豪長者錦上添花,例如甚麼年金計劃、銀色債券、安老按揭計劃,而對於貧窮長者,則諸多計較,長者綜援今年亦不過增加百分之一點四,遠遠追唔上通脹。對於一個肥到着唔到襪嘅政府,在「不差錢」下卻沒有為退休長者提供多些宿位、增加醫療券,最令人不齒嘅就係不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冇靈魂政府堅持做守財奴,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