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世盃裏該學與不該學的事

俄羅斯世界盃進入尾聲,四強由法國、比利時、克羅地亞及英格蘭壟斷,有人指賽事已變成歐洲國家盃,其實正確來說,應該是「歐盟國家盃」才對,皆因隨着非歐盟國家俄羅斯八強止步,令四強變成歐盟內鬥格局。

眾所周知,英國明年正式脫歐,不過國內脫歐與留歐仍然意見分歧,年輕一代覺得脫歐令他們喪失在其他歐洲國家接受教育、工作及定居的權利,萬般不情願,更加擔心硬脫歐帶來經濟惡果。

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一份零售研究報告指出,英格蘭國家隊若果殺入世界盃決賽,將為英國當地酒吧及商店帶來高達二十六億英鎊收入,英格蘭球員每取得一個入球,更可帶來額外兩億英鎊的消費,「體育界沒有任何經濟貢獻」的看法在英國行不通。

就連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也直言,英格蘭國家隊在世界盃上取得成功,「增加了英格蘭消費者的幸福感」。難怪今年三月,俄羅斯前特工及其女兒在英國街頭遭神經毒劑毒殺,英俄關係緊張,英國政府表明抵制俄羅斯世界盃,及後急忙澄清只是不派官員出席,而非不派隊參賽。如今正好說明決定正確,英國藉世界盃紓緩了國內因脫歐問題所帶來的不安與愁緒。

今屆世界盃有不少人都說香港應該向冰島、日本隊學習,實際上,香港在《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排名長期偏低,如何讓體育界來刺激市民開心消費兼「增加幸福感」,更加值得高官們深究。不過,港官們鼠目寸光,有教育官員竟叫學童效法南韓隊,難道學習其成績差就要被人怒掟雞蛋?抑或想叫學童上網搜尋「南韓足球」就得出「黑哨」,繼而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