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捲全球 日韓淪炮灰

中美貿易戰燃點「世界大戰」,由亞洲到歐洲,各國均難獨善其身。日本企業在華製造的產品將受美國徵稅打擊,南韓則可能損失高達2,200億港元對華出口生意額,可能成為貿易戰的最大炮灰;德國商界亦警告該國將受連鎖效應影響,批評美國漠視貿易規則。

日本業界亦擔憂在中國設廠生產的貨品,受到美國徵稅打擊。日本共同社指出,進駐中國的日企,至少有每年總值約757億日圓(約53.7億港元)的對美出口產品,被列為制裁對象。其中較大影響的是汽車和民用機械的電子零件,其次是影印機零件及消耗品。報道指出若中美貿易糾紛加劇,日企或被迫把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避難」。

華反制措施 恐挫日汽車業

三菱重工表示,目前工業用機械並未列為美國徵稅對象,但日本在華製造的汽車組裝用機械,或因車廠生意受打擊而受拖累。有日本電子商擔心,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被徵稅。日本知情人士向共同社指出,被美國市場排斥的中國產品流入日本市場,並與日本產品競爭,可能引發激烈的價格競爭。也有輿論擔心,中國的反制措施影響日本汽車業。

南韓每年出口總額達1萬億美元,經濟極依賴外貿。中國是南韓第一大出口市場,涉及產品79%為中間材料,包括半導體、材料、零部件,還有不少企業為了對美出口,而在中國設廠加工,這些產業都受到美國徵稅的間接衝擊。有資訊科技人士說:「貿易戰一定會導致我們對中國出口總量減少。」國內輿論擔憂,南韓可能成為貿易戰最大受害者。

南韓學者促重組受礙產業

汽車、鋼鐵、船隻等南韓主要出口產品,亦受貿易戰的直接威脅。南韓現代經濟研究院學者周元稱,若考慮間接出口的材料,中美貿易戰將令南韓對華出口額減少282.6億美元。南韓貿易協會預測,若歐盟捲入這場貿易戰,南韓出口將跌6.4%,數額達367億美元(約2,862億港元)。有學者促請當局考慮減少對華依賴,重組受貿易戰打擊的產業。

德商斥美方漠視貿易規則

德國工商大會總幹事長萬斯萊本(Martin Wansleben)受訪時,批評美國出於意識形態、政治和選舉考慮。他形容美方做法猶如在一場足球賽中「用手帶球,一頭闖進球門」,理由卻是「依據美式規則」。該會副總幹事特賴爾解釋,由於德國企業在中美兩國的分支企業,有着與日俱增的供應鏈關係,因此一旦中美貿易戰升級,德企也無法幸免。

中美貿易戰亦打亂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場,由於中方威脅對進口的美國原油徵收25%關稅報復,加上美國對伊朗石油產業實施嚴厲制裁,令亞洲煉油業正不斷採取行動以確保原油供應。中國有煉油企業表明已經取消購買美國原油,擬轉向中東或西非國家入貨。有新加坡能源諮詢公司指,中國或尋求以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甚至伊朗的石油作替代。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