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文物徑甩漏多古蹟辦嘥公帑

政府保育工作馬虎,文物徑多甩漏。本港的文物徑標示香港獨有文化,惟本報記者日前巡視多條文物徑,均發現資訊不足、「甩皮甩骨」。當中有法定古蹟遍布工程鐵架,維修拖近半年仍無人跟進;新界屏山和龍躍頭文物徑的指示簡陋又不足,誤導遊客;中西區文物徑的景點部分早已面目全非,遊客「摸門釘」。有學者批評以文物徑作推廣歷史的方法落後兼離地,政府每年將數百萬計公帑「倒落海」。

本港部分文物徑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設立,主要負責保養及維修,並舉辦宣傳和教育活動。其中最早開幕的元朗屏山和粉嶺龍躍頭文物徑,記載本地鄧族民俗文化,對了解新界傳統風貌十分重要。政府每年單是用於這兩條文物徑的營運費用已達四百五十萬元。

簡介小冊子不足 原居民義務講解

但記者日前到屏山文物徑巡視後發現,有關古物古蹟的資訊十分不足。鄧氏宗祠門口賣涼果超過三十年的原居民鄧先生表示,平日會向遊客介紹附近散落的文物典故,如落馬石是供貴人落轎之用,因遊人來到現場只見到塊四四方方的石頭。他笑言:「我喺度嘅話咪可以講畀人聽囉,睇吓有冇緣!」

其後鄧主動遞上由古蹟辦印製的簡介小冊子,表示平時會擺放在鄧氏宗祠內供人取閱,惟通常很快被拿光。駐場保安亦指小冊子會作補充,惟頻率和數量並不穩定,建議記者到位於山上的文物徑訪客中心查看。訪客中心距離起點聚星樓近兩公里,中途分岔路眾多,遊人葉小姐怒說:「呢度嘅路牌指示好唔足夠!圍村地方小路多,遊客好容易蕩失路,應該由聚星樓一路有指示過來就好。」

龍躍頭文物徑同樣有「迷路危機」,屬於新屋村路段內的指示牌僅以發泡膠和索帶固定,製作簡陋。有村民表示路牌經常誤導遊人,並稱不少遊客都會直接向村民問路。

另外,屬於法定古蹟的屏山愈喬二公祠和龍躍頭松嶺鄧公祠內均發現有維修支架,村民透露,古蹟不時出現結構問題,如木樑傾斜和組件出現裂痕等,惟上報超過半年,政府派人視察後就只留下工程用鐵架作臨時支撐,又稱維修工程需招標,從未公開工程的安排進度。

官網介紹舊景點 學者斥保育離地

此外,古蹟辦網站地圖顯示,中西區文物徑的上環段沿線有十八個景點,但記者日前實地觀察,發現沒有任何文物徑標示,部分景點如高陞戲院遺址早在七十年代已被拆卸,現址只為一幢大廈。附近經營藥材舖廿多年的馮氏夫婦表示,由老一輩口中才得知此處是遺址。三代在太平山街經營衣紙檔的英姐則指,經常接獲遊客查詢古蹟所在,「從來唔知有文物徑,政府啲嘢成日收收埋埋!」街坊陳小姐亦認同路徑指示不足,尋找景點有難度。

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狠批,政府每年在文物徑日常營運上花費以數百萬元計,是既落後又離地的保育方法,「夾硬將啲分散嘅景點,整條路線串埋,莫講話冇資訊,就算有都只係博物館式嘅事實,根本冇意思亦都唔吸引,坊間好多保育計劃做得更好。」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亦批評,政府沒有做好文物徑的恒常管理,認為政府不重視保育,文物徑沒有達到推廣歷史文化的預期效果。

古蹟辦:會定期巡視及更新配套

古蹟辦發言人表示,文物徑印製的小冊子會按派發數量作適時補充,亦會定期巡視和適時更新導覽地圖、標示牌和說明牌等。另外,古蹟辦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發現愈喬二公祠和松嶺鄧公祠出現結構問題,已安排勘察調查和預備修繕工程,為確保公眾安全,已安裝臨時支架。

圖:甘偉倫、朱偉坤/文:李紫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