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圍村現明清圍牆更樓石基

有六百年歷史的衙前圍村有考古發現。計劃於村內進行重建工程的市區重建局,在圍村的東北角和西南角發掘出明清年代的圍牆和更樓的石基,該局決定擴大發掘範圍,希望找到護城河遺迹,預計今年底完成,暫時未有保育方案,亦未知會否影響重建計劃。

市建局發表衙前圍村考古評估初步結果,該局於二○一六年開始在十一處地點發掘,其中兩處發現圍牆和更樓的石基。在西南角的更樓,地基面積約四點五米乘四點五米,旁邊亦有圍牆地基;上層的磚建於清代,下層的基石則建於明至清代,離地面一點五米深。東北角的地基較不完整。

希望能找到護城河遺迹

該局繼而在村外發掘,希望掘到護城河遺迹的位置,但掘至二點六五米深的時候,因地下水進入,發掘被迫停止。村內十一處發掘地點亦發現有些柱孔,相信與建築有關,同時亦發現明末清初的石塊路面。

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表示,基於以上發現,該局決定集中發掘其中五處,並擴大發掘範圍至三百九十平方米,為原來面積的四倍,發掘會深至五米,希望找到護城河遺迹。

馬昭智預計發掘工作可於今年底完成,會向古物古蹟辦事處交報告,現階段未有保育方案。衙前圍村重建項目原先預計二○二三/二四年落成,對於發掘工作會否令項目延期,他表示要視乎有否重大發現而決定。

曾承諾保留村內三文物

該項目是市建局與長實合作,馬昭智指發展商也同意發掘,事實上,衙前圍村仍屬政府擁有,待考古完成後,始交市建局處理,因此現時談不上任何發展。

市建局早年承諾,衙前圍村重建項目設計採用「寓保育於設計」的創新意念,盡量保留村內三項文物: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石匾和天后廟,以及其形成的中軸線,並加入保育公園重塑古村歷史氛圍,同時發展新的住宅物業,提供七百五十個住宅單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