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熱爆香港的警號

五月中旬,香港迎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長的連續酷熱天氣,氣溫更高達攝氏三十五、六度,滴雨未見,這樣的極端日子,放在望天打卦的農業社會便是大災難,缺水、缺糧,民生凋敝將至。即使是今天,它同樣是一大警號!

十多天的熱爆極旱,春雨霏霏不見了,潮濕梅雨也失蹤了,在科學與科技無處不在的今天,人們似乎忽略了老天爺掌控人間四季天候、災劫厄難的能力,對環境異變顯得後知後覺。繼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提出香港可能要重過制水的日子,近日再有水諮會成員警告乾塘的危機,港人不可不驚。

立法會多年來一直有人叫囂,批評港府購買東江水太貴了、太多了,還要求港府與廣東省政府重訂東江水購買合約;今天,大旱來臨,市民會否抹一把冷汗?若非有一份備用量較高的購水合約,香港人重過幾十年前「樓下閂水喉」的日子恐怕不遠了。

港人珍惜食水嗎?口號及宣傳多年未絕,但家居生活上,港人不見得珍視水資源;公共工程上,水務署多年如一日的漠視水管大滲漏;海水化淡工程亦多年來一直講多過做。到頭來,乾旱一襲,香港人的繁華生活隨時便成了冰淇淋,甜過、美過,但不久便化,港人甚至抓不住那一股透心涼。

食水問題未解決,全球暖化及香港酷熱天氣愈來愈多的紀錄也敲響了警鐘,香港的夏天及熱夜愈來愈長,令香港人均能源消耗愈來愈多,有救嗎?減碳吧!但看看香港近年減碳的工作,全球人均碳排放量的理想指數是二公噸,香港近年維持在約六公噸的水平,在世界各國及地區中雖不算高,但距離理想卻遠遠不如。當局目標在兩年後減少每名港人的碳排放量至四點五公噸,二○三○年再減至三點八公噸,這個時間表經不經得起暖化風暴來襲的考驗?港人實應在酷暑下靜心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