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一種具神秘感的治療方法,但坊間存有不少誤解。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創會理事兼臨床催眠治療師林雲峯解釋,催眠是令人從有意識轉化為潛意識狀態,可用作情緒輔導,讓被治療者以較正面態度面對負面往事。同時,都市人常因壓力、焦慮等問題引致身體出現胃痛、頭痛等問題,催眠也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紓緩因心理問題衍生的痛症。
提起催眠,不少人便會想起電視劇的經典對白:「你流血了,你望吓地下,一滴、兩滴、三滴,就係咁,我催眠咗佢。」催眠是否如此不科學,單憑三言兩語便可以令人意識迷糊、被人引導?臨床催眠治療師兼催眠治療培訓師林雲峯說:「好多人有誤解,以為催眠係超自然力量,又會覺得係前世催眠,甚至係可以去陰間搵親人。」說到此他亦忍俊不禁。
林解釋,催眠是讓被治療者進入潛意識狀態時注意力會較集中,有關人士仍然知道周遭發生的事情,催眠治療師在過程中會擔任引導的角色,嘗試令受催眠者重新調整自身感覺,催眠治療師透過言語輔導,讓被治療者用較正面態度面對負面往事,而且催眠可用作情緒輔導的工具,協助被治療者找出問題根源,然後提供輔導。
林雲峯曾以催眠治療協助警隊中部分有吸煙習慣的警務人員戒煙,有部分警員當初吸煙是希望減輕壓力,透過催眠可以了解警員行為背後的情感需求,然後再對症下藥,加以輔導,幫助他們脫離吸煙惡習。
催眠治療應用於兒童,亦在港日漸普及,尤其是用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身上。媽媽Kathy的女兒於小學二年級時被確診有讀寫障礙,亦有專注力不足問題,母女之間亦經常因為生活瑣事而屢生摩擦,「覺得明明係佢自己唔記得嘢,做漏嘢但又發脾氣,搞到我都發埋一份」,Kathy其後報讀了成人催眠班,以催眠方法處理自己及女兒的情緒,「會識得冷靜情緒,冷靜後會同阿女一齊追溯番唔見嘅嘢去咗邊,有幾次真係成功搵得番」,因為找到梳理情緒方法,Kathy與女兒關係亦變得逐漸明朗。
記者梁銘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