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垃圾官員構建垃圾城市

食環署月前在偏遠垃圾站引入逾二十個太陽能廢物壓縮箱,每個索價近三萬元,是相同容量垃圾桶造價的數十倍,不過,清潔工人反映壓縮箱桶口細,無法放入家居垃圾袋。這就是香港銳意建造智慧城市,可是負責做決策的官員卻完全沒有智慧的事實。

香港回歸二十年,減廢成績奇差,人均每日垃圾製造量達二點一五公斤,港府天真地以為將垃圾桶桶口改細,就能達到減廢效果,事實卻與之相反。去年美國曾在部分華人地區推行太陽能垃圾桶計劃,短短一周,街頭反而變得更骯髒,原因是華埠居民見桶口細,於是將垃圾放到垃圾桶旁,如今港府重蹈美國覆轍,智慧極有限。

港府迷信垃圾桶口改細就能減廢,何不撇脫一點,效法日本於街道上不設垃圾桶?當然,這種做法必須先教育市民將垃圾帶回家再處理,加上即將實施的垃圾徵費,就可收減廢之效。至於在這個深受「各家自掃門前雪」思想薰陶的民族中,如何避免出現「保持車廂清潔,果皮雜物請拋出車外」的自私情況出現,免得街道淪為自私者的垃圾崗,這才最讓人傷腦筋。

坦白說,香港垃圾多,全因為沒有做好回收工作,倘若能夠讓市民以廢紙、膠樽、鋁罐,直接換取廁紙、醬油等實用物品甚至是錢,想要做好源頭分類又有何難?既然將軍澳逾千個鐵渠蓋都可以被偷,銅鑼灣一間百貨公司都可以逼爆搶折頭的顧客,就說明了有錢使得鬼推磨,有着數可以引得中國人搞環保,港府與其大花公帑購置無成效可言的太陽能廢物壓縮箱,倒不如直接以錢、着數來吸引市民身體力行,從源頭參與垃圾分類,將能更有效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