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小童塗驅蚊劑 注意四要點

蚊子會傳播日本腦炎、登革熱及寨卡病毒。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牌的昆蟲驅避劑,究竟哪種成分較有效,塗搽時有甚麼注意事項呢?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列出三款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 、IR3535和派卡瑞丁(Picaridin)。 三種成分都被證實安全及有效,適合用於成人、孕婦及六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IR3535跟避蚊胺一樣,都是合成的化學物, 其化學結構跟天然的氨基酸(β-丙氨酸) 相似。昆蟲不喜歡其觸鬚接觸到該物質,因此,塗搽以後就可防止被蚊蟲所咬了。

避蚊胺濃度愈高愈易敏感

避蚊胺的產品較油性,愈高濃度愈容易對皮膚產生敏感。而IR3535較水性,較少出現過敏。坊間有很多產品標榜純天然無毒性,由番茄或香茅等植物提煉出來的物質,可是,它們的效用並未獲得認可,未能提供保護。替小朋友塗搽時有以下幾點要注意:1. 除非兒童要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地區,否則應盡量使用較低濃度(上限 10%)的避蚊胺。

2. 家長應先將昆蟲驅避劑塗抹於自己雙手,然後才塗搽在兒童身上。

3. 避免塗抹於兒童的手、眼、口部周圍或傷口上。

4. 在郊外叢林地方亦應把昆蟲驅避劑塗在衣服上。

若要同時使用防曬產品,應先塗搽防曬液,然後再搽昆蟲驅避劑。若發現塗搽後仍被昆蟲所咬,則表示要再塗抹一次了。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