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六成虐兒個案 社署無紀錄

【本報訊】已揭發的兒童被虐案或只是冰山一角,據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為中央政策組進行的一項虐兒問題研究,發現醫院管理局與社會福利署轄下與虐兒案相關的統計不符,過去十年,共有六成曾被醫管局記錄在與虐兒相關醫院服務紀錄的兒童,不在社署虐兒資料庫中,人數多達四千五百人左右,負責研究的其中一名曾任教港大的學者陳高凌認為,兩系統數字差距大不尋常,擔憂個案轉介時流失,建議打通兩部門資料系統,加強虐童個案管理及監察。

政府近期公開的研究報告顯示,自○一年起十年間,醫管局前線醫護人員識別出超過七千五百名遭虐待兒童,但與同期社署虐兒資料庫四千八百四十名兒童資料配對,僅三千零廿四名兒童資料可成功配對,餘下六成個案不在社署資料庫內。

受虐童企圖自殺率高97倍

報告指,未能配對可能因社署約九百個案無有效身份證號碼,也可能在專業個案會議內未能確立被虐或具潛在被虐危機,或個案在研究時已達十八歲、資料被銷毀。

在配對被虐個案中,元朗區被發現虐兒案最高,中西區最少,首次受虐年齡平均六歲半。區內公屋比例與虐兒案數目呈正比,而被虐兒童企圖自殺率較普通兒童高九十七倍。而六成六施虐者童年時曾受虐,虐兒問題可能跨代重複發生。

報告建議社署與醫管局改善與虐兒相關服務及預防計劃,社署應保留受虐兒童滿十八歲後資料,醫管局則應考慮建立受傷監察系統,提高醫護警覺性。身兼社署保護兒童課社工的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認為,醫生轉介有傷痕個案很大機會被確立為虐兒,相信個案不會流失。

社署發言人表示,有關統計數據不能直接比較,就不同機構之間的資料庫互通的建議,政府會考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