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題材推動粵劇 外籍童樂在其中

【記者黃金棋報道】粵劇用詞艱深,然而一班非華語的外國小朋友卻挑戰自己,學習傳統粵劇的「唱、做、唸、打」,籌辦粵劇課程予非華語小朋友的馬曼霞老師笑言,這些小朋友經常鬧出笑話,如將《香夭》中的「落花滿天蔽月光」唱成「每天」。縱然教導他們極為困難,但馬老師抱着宣揚粵劇文化的決心,將曲目改編成貼近小朋友生活的題材,從趣味出發吸引學生。有學生指,上粵劇班後學習中文「快咗叻咗」,雖難以明白曲目內容,但亦在家中努力練習。

曲詞標英譯音助掌握

馬老師是「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創辦人,非華語學生有來自歐美、日本及印巴等地。馬老師坦言粵劇中的曲詞艱深,「有時連大人都唔明」,要了解曲詞對小朋友而言最困難。她遂改編曲詞並在曲詞上標上英文譯音,讓小朋友更易掌握。馬老師笑指:「要小朋友扮大人會嚇走佢哋」,故創作生活化題材,自創曲目《師公出馬》,講述有小朋友玩遊戲機玩至廢寢忘餐,「打爆機」後直上天宮,被天神遣回古代,重新學習生活基本。又將經典曲目《帝女花之香夭》的最後一段改編,交代前面的情節只不過是小朋友在臨睡前玩耍的內容。

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與查篤撐合辦粵劇班三年,母語為阿拉伯文的五年級學生周若莎(Ahmed Rasha),參加粵劇班已兩年,她坦言有時不明白曲詞意思:「有少少難,要成日問老師」,但學習粵劇後中文進步不少。而巴基斯坦裔四年級的石心恩(Sheikh Ayesha Mubashar)憶述曾有曲目練習了三個月仍未熟練,要每日在家練習,終能成功演出。

近年愈來愈多非華語小朋友學習粵劇,馬老師認為家長的推動最重要:「外籍家長覺得喺香港生活就應該要學本地文化」,近年多了人學習粵劇,她不擔心粵劇式微,並認為小朋友都「貪玩貪靚」,「只要接觸過(粵劇),我相信十個小朋友有八個都鍾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