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家庭福利會委託港大在三至四月展開「香港家庭幸福感調查2018」,訪問過千名十五歲或以上與家人同住的港人,按年齡層、家庭角色等,分別就家庭幸福感作出評分。結果顯示,今年受訪者對家庭幸福感的評分與去年相若,但青年群對家庭幸福感的評分仍相對其他群組偏低,而子女群組對家庭幸福感的平均評分只有三點六九分,是受訪家庭群組中最低的一組。
調查又指,受訪者的精神幸福感偏低,五分滿分中只得三點七二分;物質幸福感則評分最高,有四點零三分。六成四受訪者均感到生活上有不同的精神壓力,但三十歲以下青年群尤其明顯,而會向家人傾訴減壓者只有兩成一。
被問到精神壓力時,六成五受訪者表示會購物、做運動等方法自我減壓。調查發現,四成八受訪者同意家人能幫助解決精神壓力,但二十至二十九歲的青年較傾向認為家人不能提供援助。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表示,年輕人成長階段面對身份轉變,想有自主的思想空間,但因居住環境擠迫,遂有「相見好,同住難」的問題,若青年與家人關係基礎惡劣,爭拗便頻生。
今年就讀中大一年級的方同學昨日分享與母親的相處情況,從叛逆到疏離,最後在低潮中找到母親關懷的幸福。方成長於單親家庭,小時候要上多個補習班,每每深夜十二時才能回家。中學時期不甘生活抑壓,「走堂」去打遊戲機,致母子關係在他中三、四時變得疏離,直至跟女友分手後情緒感低落,致電媽媽竟得到「多回家喝湯」的叮嚀,他終體會到跟家人相處其實不難,「簡單一齊吃個飯」,便感受到支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