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地一位富豪宣布退休,檢點大半生功業,他告訴你在七十年代買入他旗艦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至今,回報高達一千五百倍,若將每年所派股息再購入該公司股票,回報更可達五千倍。
特區政府的外匯基金加財政儲備合共有二萬多億元,本欄曾建議可抽出一萬億元效法挪威成立主權基金,買入藍籌企業作長線投資。若依上述的「恐怖」升幅計算,四十多年後基金總值也升值五千倍的話,港府將可坐擁五千萬億元!
當然,要港府的投資能在四、五十年後暴升五千倍是不合理預期,因為上述企業是香港千中選一的成功典範,能在早年買入這樣的公司,簡直跟中大獎無異。況且,筆者建議政府將一萬億元股票每年所收的股息,作全民派錢之用,所以即使真能買中這類「神仙股」,充其量也只能升千多倍而不是五千倍。
但根本不必追求暴升,香港主權基金只消大量買入實力企業,諸如恒生指數成份股一類。正如昔日本欄所說:「過去四十年,恒生指數升了七十四倍,通脹升了約六倍,恒指跑贏通脹達十二倍。也就是說,四十年後港府投資基金有機會膨脹到等於現值的十二萬億元。」
以往我這樣說,如今也是這樣說,這肯定是疏導港府龐大儲備的最佳途徑。筆者在此地說得唇焦舌敝,港府不為所動,但另一邊廂,澳門政府卻很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內成立主權基金,為濠江的未來作長遠投資。港府似乎一切都後知後覺,管治班子飽食終日卻無所用心,委實是讓人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