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二月起接受申請的四千元選擇性派錢計劃複雜難明,令不少市民頭頂直冒「問號」。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為計劃設立的網頁不但未能為市民排憂解難,反而是答非所問,例如職津受助人是否受惠對象時,提供的參考答案竟對職津隻字不提,遭團體揶揄網頁只供高等教育人士瀏覽而非一般市民。有符合申請資格的市民直斥最快要到明年四月才「有錢收」是太遲,認為派錢計劃應改為「有身份證就有錢收」才合理。
今年二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因派糖不勻遭各方炮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底終不敵民意「跪低」,宣布推出一項四千元關愛共享計劃。不過,由於陳為面子死撐計劃要有針對性而非全民派錢,故設下多種申請資格(見表),又決定向納稅人或業主提供退稅及差餉寬免不足四千元的差額補貼,令該計劃計算「難上加難」,不少市民均產生既想申請,又不知是否符合資格的矛盾心理。
為解答市民的疑問,記者昨到該網頁https://www.wfsfaa.gov.hk/careandshare/tc/index.htm,發現上載卅一條派錢計劃常見問題,例如申請人須在今年十二月卅一日或以前年滿十八歲;「通常居住香港」定義不適用持香港身份證並暫時離開香港,但會在合理預期下返港居住的港人,例如出差、留學及求醫等,惟外傭、來港的留學生則不符合資格;若在今年十二月卅一日或之前已移居海外,亦屬不符合資格者。
申請結果方面,職津處會就每宗申請發出申請結果通知書,同時設立上訴機制,申請人如對申請結果不滿,可於申請結果通知書發出後的四星期內,以書面向職津處提出上訴。
港府預計的三百萬名受惠人中,有四十三萬名社會保障金人士包括生果金、廣東及福建計劃、普通傷殘津貼及部分綜援家庭亦屬「不合申請資格人士」,原因是社署會自動發放出三糧後若不足四千元,電腦就會自動補回他們應得差額。換言之,他們是毋須申請且自動受惠。
記者按職津處網頁內容訪問市民,不少人顯得一頭霧水,其中,張先生直指,四千元計劃申請程序繁複,認為應簡化申請程序,將節省的行政資源花在市民身上更實際。另一名市民朱小姐自認是合資格人士,惟認為計劃最快要到明年四月才派錢,時間太長,最實際是如一一年時全民派六千元,「有身份證就得啦!」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出,網站上列舉的申請資格不清晰:「教育(程度)唔高都唔識睇。」她舉例指,關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及就業交通津貼的人是否合乎資格一欄,網站列明可以參考答題一,然而答題一的資料卻隻字未提職津或交津,令人困擾:「咁係咪代表拎緊低(職)津或交津都可以拎晒四千?」施續稱,街坊仍然未得知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有啲問題我哋都答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