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政府「盲推」電競 漠視成癮輔導

打機成癮個案增,盲推電競無配套。財政預算案宣布推動電競業發展及培訓人才,惟未有提及支援打機成癮的年輕人。近年打機成癮個案上升,有青年「日打夜打」每日十小時,致精神呆滯,雙手不受控晃動;又有青年因打機問題與家長大打出手,又丟爛電腦;嚴重個案甚至有自毀傾向。世界衞生組織計劃明年中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健康疾病,惟目前本港針對性輔導打機成癮個案只有少數機構,而政府撥款支援的亦只是短期計劃,有機構接獲求助個案過去三年已增加近四成,另一機構平均每月接十至廿宗新個案,他們擔心政府一方面推廣電競活動,另方面卻未有增加相應輔導治療資源,隨時引發更嚴重社會問題。

日打10小時 精神呆滯手晃動

「憑打機做到職業選手,用嚟維持生計真係好型,係年輕人偶像!」現時就讀中五的Andy,自十二歲開始沉迷策略類電玩遊戲,日打十小時,中三時為到網吧及機舖打機而曠課。惟「日打夜打」令他精神變得呆滯,坐下時雙手不自覺晃動,動作如按滑鼠般,經老師及朋友提醒始知自己可能打機成癮,並對身體帶來負擔。

十八歲青年Joe亦於中二時開始沉迷策略及槍擊類型遊戲,曾與隊友獲亞洲區排名第六位,他坦言,打機讓他獲得讀書方面未曾有過的成就感,漸漸難以自拔,即使後來有輔導員介入,治療期間他卻曾五、六次再沉迷虛擬世界逃避現實,又向父母大發脾氣,甚至打架,「仲兩次失控丟爛部電腦,先決心戒咗『打機癮』。」

年輕人打機成癮個案多不勝數,十五歲的「隱蔽青年」Eric因初中成績未如理想,半個學期曠課留家打機,與父母大吵大鬧,因打機影響家庭和社交生活,直至社工介入才有好轉。

焦慮抑鬱 嚴重曾企跳圖自毀

提供多重成癮治療及輔導服務的東華三院心瑜軒過去三年接獲的求助個案上升四成,至今已逾四百宗,該機構主任陳美璐透露,部分個案出現焦慮及抑鬱,甚至有嚴重個案曾企圖跳樓及有自毀傾向。她擔憂,隨着電競發展,求助個案將驟升,更多年輕人視打機為人生目標,惟不少電競選手投放大量時間進行專門訓練,技能單一,而且一般平均退役年齡僅二十六歲,退役後難覓出路。

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宣布投放一億元推動本港的電競業發展,並把數碼港商場改為電子競技場地培訓人才。但陳美璐指出,政府未有相應投放資源支援打機成癮,現時政府所資助的項目多為短期及非恒常計劃,未能切合個案需持續輔導及建立關係的需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亦每月新增至少十宗求助個案,有時更達廿宗,其中小學生更有明顯上升趨勢,該中心主任鄧震宇直斥,政府甚少投放資源於治療打機成癮,現時僅少數自資團體專門輔導及治療相關問題青少年,「社署一直話有網上外展服務,不過佢哋服務範疇廣泛,未能有效針對治療。」

衞署:未有系統監察及研究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電競發展成熟的國家均有完善的電競政策,如南韓禁止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於晚上十時至翌日早上九時進入網吧,家中電腦需裝設網站過濾器,凌晨至早上六時完全阻斷網絡;反觀香港卻缺乏預防青少年沉迷打機的措施,擔心隨時引發更嚴重社會問題。

衞生署回覆指,打機成癮未屬於疾病分類,政府部門及其他機構未有系統的監察及研究,署方於一四年發表報告及設立相關專題網頁幫助兒童及家長。社署亦未有備存相關患者數目,發言人表示,署方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一系列服務,協助青少年解決包括打機成癮等各方面困難,並於本年度起資助設立五支網上青年支援隊,透過網上平台主動接觸邊緣及隱蔽青年。

圖:李西全、關萬亨

文:梁祖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