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名與器不可假人

根據英格蘭邏輯學家奧卡姆的威廉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用較少資源往往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看看港府,今天一個小組,明天一個委員會,後天一個諮詢組織,以致被譏為「委員會治港」、「顧問治港」。

最新鮮出爐的是林鄭宣布,委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出任「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以及成立由四十一人組成的「特首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九七年後歷屆政府可說成立委員會成癮,老董時期研究乜港物港,梁振英則研究「食物中減少鹽和糖」,如今再到林鄭的「土地供應」、「創新策略」,彷彿事無大小,港府沒有委員會「支招」便啥也不懂做,想想納稅人也真是冤,特首高官個個幾百萬元年薪,這些委員會負責的事項,本來就是高官們的職責,現下下假手於人,乾吃皇糧不辦事,要來做甚麼?

疊床架屋、人員臃腫也罷了,所託非人才是最大問題,馮程淑儀身陷醜聞,曾被廉署調查,公眾形象不佳,卻仍獲委重任,可見林鄭的「人才隊伍」狹窄得可以。而四十一人「顧問團」大多涉足製衣、地產、零售、運輸等傳統行業,跟「創新」二字八竿子打不到一處,唯一共通點是顧問幾乎清一色是富商或富二代,本地名門望族幾乎盡數囊括其中。難怪有人質疑,當中有沒有延後利益或利益交換,其實只要看看每年頒荷蘭水蓋,來來去去又是這班人便知端倪。

古人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行政資源理應惠及民眾,如今卻淪為當政者「分餅仔」的酬庸工具,又比港英政府當年「以行政吸納政治」,藉以消弭反對力量的做法更次而下等,如此搞法香港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