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天使上門義診老有所醫

「老友記」大多同時患多種長期病,但基層長者於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等覆診可長達一年,期間若病情變化而無監察,對健康影響大。民間組織「老有所醫」集合一批義務醫護人員,為基層長者免費診症。年近八旬的黃伯,前年三度中風後行動能力轉差,外出需他人攙扶。經義務醫生上門檢查情況,建議適合的專科治療,短短一年多,黃伯現已可以自行落街,照顧自己。

採訪當日,黃伯開門招呼醫生、社工和記者,忙於穿梭小客廳和睡房搬出坐椅,腳步穩健、精神抖擻。他一坐下卻取出小鐵錘向肩、背、手臂用力錘,原來他時刻受痛症纏擾,「好痛呀,腳成日抽筋,周身都緊,膊頭又緊,揼吓就好啲。」上門義診的「老有所醫」家庭醫生張永德先聽他講述近況,再檢視肩、手狀態,以及測試手腳動作,認為他的肌肉開始有改善,活動能力亦提升。

調整家居擺設 減絆倒風險

張永德憶述,黃伯一六年首次由義工帶到診所時,行路「論盡」,跌跌撞撞。黃伯一年內中風三次,經評估推斷他的中樞神經或頸椎可能有問題,一照X光果然發現,七節頸椎中五節嚴重變形或長骨刺,造成頸部緊張、血液循環變差,導致手腳麻痹抽筋、肌肉萎縮。神經線受壓亦令黃伯手握力下降,物件容易「跣手」。

張永德隨後教黃伯做運動增強肌肉,並轉介黃伯至公立醫院骨科門診,建議由職業治療師跟進,以調整家居擺設,減低意外風險,「例如廁所門外有一小級樓梯,老人家好容易絆倒;廁所鋪設防滑地板、安裝扶手,都可減少意外。」

公院覆診難全面跟進病情

黃伯是印尼華僑,與家人失散,至今獨居。張永德表示,本港有不少獨居長者,自己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無親友在旁,他們感到身體不適亦未必為意,或因行動不便沒有馬上求醫。長者可能同時患多種老人病,包括高血壓、關節退化和骨質疏鬆,若沒有適切監察,可引發心臟病,或失足跌倒骨折,永久影響活動能力。長者到公院專科門診跟進,每次覆診僅數分鐘,難全面跟進病人情況。

「老有所醫」計劃為這些基層長者而設,由合作的社福機構轉介長者,義務醫生或輔助醫療人員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和作初步治療,本版一連兩天介紹此計劃。黃伯直言參與計劃「好似中咗六合彩」,感謝醫生細心診治。

記者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