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血癌專襲長者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屬血癌一種,早期患者沒有明顯病徵,亦未必需要立即治療。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昨表示,CLL是少數確診後可觀察的癌症,但病人不應掉以輕心。若未有定時監測,一旦病情突然惡化有機會延誤治療。病人免疫力下降,傷風感冒等小病都可能引發嚴重感染。CLL病人以年逾六十歲長者為主,但亦有最年輕患者僅三十多歲。

現年六十一歲的何先生四年前突然左耳失聰求醫,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他的頸部,發現淋巴核發大。抽取樣本化驗後,確診為第一至二期CLL。翌年,何先生接受六次化療控制病情,但到第五次化療發現治療失效,癌指數上升,遂轉用標靶藥。病情令何先生的傷口愈合能力轉差,取出淋巴核樣本化驗的頸部傷口連月未愈,「個傷口五蚊雞咁大個,成三個月先好番,日日要去醫院洗傷口。」他的免疫力下降,接受化療期間不斷受感染和發燒,於醫院進出半年,每次有點小感冒和發燒都需要住院。他採用標靶藥後病情受控,不可吃魚生、未煮熟蔬菜等,以免受感染。

年增數百宗 損造血功能

梁憲孫解釋,本港每年約新增數百宗CLL個案,患者淋巴細胞病變,不斷增生及滲透骨髓,導致紅血球、血小板和正常白血球失去生長空間。CLL成因不明,八成患者年逾六十歲病發,但見過最年輕病人僅三十多歲。大多數病人無病徵,因其他疾病驗血時意外發現淋巴細胞數目異常而確診。

CLL病情發展較慢,梁憲孫指出,確診但未有病徵屬「零期患者」,可先接受觀察;若淋巴細胞數量過高,淋巴結、脾臟或肝臟開始脹大,屬第一及第二期,需評估治療;第三、四期患者癌細胞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出現貧血或血小板過低,需馬上治療。治療以化療和標靶藥為主。

時間愈長 併發風險愈高

零期CLL患者生存年期中位數是十年,非「攞你命」癌症,但患病時間愈長,嚴重併發症風險愈高。梁憲孫解釋,CLL病人的淋巴細胞生長速度較快,過程中可能出現變異,「細胞每次生長分裂就好似抄書,抄得愈多次愈容易抄錯,如果抄錯重要基因,癌細胞會變得更惡。」因此,高危群組例如年紀大、有血癌家族史,平日可輕掃頸側檢查,若摸到腫塊應盡快求醫。

記者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