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重新定位 搞旺個場

耗資逾八十億元興建的啟德郵輪碼頭啟用至今近五年,冷清如「死城」,遭外界批評規劃定位失當,即使去年審計署的衡工量值報告畫公仔畫出腸,點出郵輪碼頭三宗罪,即泊船少、人流稀及吉舖多,政府未知是懶理還是「無橋」,事隔近一年,問題仍然未解決。

本報最近再到郵輪碼頭視察,不少商舖早已丟空,仍在經營的食肆則叫苦連天,經營慘淡,加上交通不便,難以吸引本地客,凡此種種,反映郵輪碼頭的重新定位包裝,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郵輪碼頭要長遠營運、持續發展,其定位不應只是針對郵輪旅客,否則隨時出現一個尷尬局面,就是有郵輪泊岸才有生意,沒有郵輪泊岸就「拍烏蠅」,加上郵輪碼頭位置面向海岸線,港人一直有「還海於民」的訴求,政府應有化危為機的決心,為郵輪碼頭的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事實上,在民間已有眾多建議浮上水面,包括下大力氣解決交通不便問題,以及盡用郵輪碼頭的偌大空間,提高吸引力,例如舉辦大型活動增加人流,並在網上掀起討論,其中一個辦法是於碼頭的露天空間,不時舉辦體育活動及演唱會,真正「搞旺個場」。另一方面,既然敲定郵輪碼頭的定位並非只是旅遊性質,商場內的租賃應更多元化,除了有適合旅客的商舖,亦應有適合一家大細、有本土特色的商舖,目標是做到協同效應。

還記得數年前,政府高官於郵輪碼頭開幕初期曾指出,只要多運用創意,靈活使用這個香港少有富趣味、富特色的地方,就能令郵輪碼頭的活動更趨多元化,成為一個新類型的活動場地。然而,過去一段長時間,政府於重新激活郵輪碼頭的持續發展,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建議,現在是時候真正以創意為主導,尋求郵輪碼頭「復活再出發」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