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是政府政策與市場的結合,一如現實經濟,捨一不成。但關鍵是發展帶來的變動,變動不僅是貨物、服務、投資、生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演化,既因現實變化而適應,也為改變現實而提前演變。
最簡單的例子是當政府政策解除了對貿易和各種交流的限制,各地的資源條件表現等各種差別便開啟了貿易、交流的動因,貿易、交流一展開便必然觸動許多既有卻未改變的障礙。一帶一路的建設便是修橋鋪路,建設縮短地理距離的鐵路,也為了交通方便,海關檢疫出入境的手續便要盡量盡快簡化。於是,如陸上絲綢之路所經各國便要協議簡化和標準化所有審批程序,甚至部分取消,也於是我們看到中歐、中亞貨運鐵路班列出現保稅安排,跨越國境不需要下車檢查審批。更突出的例子是,去年第三季度才開展的中越貨運班列已提出兩國一檢的制度創新,使中越的貨運物流全面簡化,節省時間,減輕成本。
由保稅過境到兩國一檢,反映一帶一路建設對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作用,背後是國與國之間的互信,不僅是政治互信,更是制度互信,不同的制度可以銜接,乃至部分地替代。兩國一檢的制度創新會更快地隨一帶一路的開拓而推廣至其他沿途國家。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談判在大國操控下沒多少進展,中國的絲路精神與實際的貿易交流卻提出更有效的變革。兩國一檢可行,香港怎可反對一地兩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