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精神科輪候長 倡資助往私營求診

【記者林祐權報道】港人患情緒病人數按年上升,但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不少患者被列作「非緊急」類別,一般需要輪候一至兩年才得到治療,釀成自殺或自殘等悲劇。關注團體及精神科醫生建議政府資助精神病患者到私營醫療求診,及早對症下藥。

病人苦候逾年才獲接見

香港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主席周萬長指出,不少到該會求助的病人及家屬,病情積累近五年或以上才向外尋求協助,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家人均害怕被標籤。社區裏很多隱蔽情緒病患個案,不少人以為「情緒病唔死得人」,一直拖延就醫,忽視及早治療的重要,「怕被歧視而拒絕求診,親友勸導也沒有用,以致病況不斷惡化,最終爆煲引致悲劇。」

醫管局資料顯示,去年各區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由約一年到最長兩年半不等。預約新症人數持續有升無減,一六/一七年積壓近五萬宗新症。香港執業精神科醫生協會主席林智良表示,全港三百九十五名精神科專科醫生中,約二百多名任職公院,除了治療病人外,還要兼顧支援受訓醫生、行政工作,實在相當困難。林續指,一般情緒病患者只須兩至三個月專科治療便能康復,但按醫管局分流機制,一般情緒病患者需等候一至兩年才獲醫生接見,拖延治療令患者以及其家人受苦。

林智良建議,政府可擴展公私營合作平台,資助情緒病患者到私家精神專科診所就醫,疏導公院壓力及縮短輪候時間,同時減輕病人及家屬的負擔,鼓勵病人善用社區資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