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立法會補選日只有三星期,仍未見有選舉氣氛,對選情走勢不易看透。新年外遊者眾,本港經濟環境回暖,市民花錢消費不手軟,市面現歡樂氣氛,對政治問題不感興趣,不少市民甚至不知道即將有選舉。
事實上,立法會補選被DQ議題騎劫,加上近期法院也成為新聞主角,有關的判詞涉及的概念頗深奧,非一般市民可懂,甚麼選舉主任的審查權、公民抗命以至民主自決等,難以吸引公眾關注。反觀市民關心的公共議題,如房屋土地、教育、社福等,未見有廣泛討論,難怪選舉不受重視。
有趣的是,待到春節假期過後,一切恢復正常,社會感興趣的可能是財政司司長即將公布的預算案,畢竟公共開支及稅收問題與市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公帑往哪裏去,在在影響社會各階層,稅項的寬免或增加,也受工商界及中產人士的關注。
預算案公布後,社會將熱議一段時間,傳媒亦會聚焦報道及探究熱門議題,分散公眾對立法會補選的注意力。市民轉身關注補選,可能已是選前的三至四天,情況對反對派非常不利。
反對派的策略是利用政治議題炒熱選舉氣氛,製造敵我分明、民主面對危機,再打悲情牌催谷粉絲投票。一旦社會氣氛平和寬鬆,反對派擔心投票率偏低,建制派的鐵票效應將發揮極大作用,削弱反對派候選人的勝算。且看反對派有何對策為政治爭拗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