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尊重科學精神 反思社會現象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錄音,是為一名藝人與朋友交談時,談及有關今年流感疫苗的事情,當中帶有許多不正確的資訊。雖然我相信該名藝人無意將音訊公開,亦沒有預期會在社會上引發回響,但此事卻不得不令人反思當下一些社會的現象,是否我們對科學精神的認知存在不足呢?

於社交網絡的留言中,有藝人指在觀看網上某些資料後,懷疑今年的流感疫苗未必有效,甚至有害。該藝人指在流感疫苗注射後,只有一成人能產生作用,同時又在不具備病理學知識的情況下,貿然判斷醫學界每年在製作疫苗前,是有如「賭大小」般選取病菌種類,從而有機會選擇錯誤而導致疫苗失效。最後更指,疫苗內的病菌存在變異的風險,可能會變成一種「勁菌」,使有注射的人士更容易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中。

網上資訊 良莠不齊

面對坊間許多不盡不實的流傳,政府衞生署罕有地迅速作出回應,強調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會引致感染,更不會傳播變種病毒。另外,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亦特別指出,製作疫苗的程序是既定而行之有效,每年均在世界衞生組織內透過專家會議決定疫苗種子,過程既繁複又仔細,符合科學原則。同時,今年疫苗的保護效力至少達到五成,並非傳聞中只有一成的功效。

事實上,現代醫療科學是多年來科學家的成就,有一套嚴謹的準則進行測試,所有成果都是利用統計學計算風險,結論從來都不是兒戲。的確,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知識散播較以往方便快捷,而五花八門的科普常識更能滿足許多人的求知欲,但當中卻存在不少良莠不齊的訊息。作為普通市民,應該相信及尊重科學業界的「權威」,不宜妄作非客觀性的評論。科學,尤其是最前沿的研究,往往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的,能成為任何學科的「權威」領軍,從來都是萬中選一的精英。

然而,社會近年卻出現一種蔑視「權威」,不相信長輩經驗的風氣,使之公然以下犯上的事件屢見不鮮。撇開科學不論,記得數年前港大學生會圍堵校委會事件,當時盧寵茂醫生跌倒受傷,示威的學生亦不願讓路予其離開。試想想,盧醫生是肝臟移植的專家,地位蜚聲國際,亦是難得一見的港產科學家。當外國同行知道盧醫生被一群剛中學畢業的本科生圍堵時,可能也會替盧醫生感到難過。

過分批判 蔑視權威

今天,香港的教育制度着重學生批判思維,但有時過分的批判卻使年輕人容易失去應有的待人接物態度。近年,內地一些年輕幹部被分派至農村服務,經常被批評「書本很厚,底子很薄」,忽略聽取當地民眾的經驗和意見。至於香港部分激進學生,底子固然不厚,「書本」也很薄,但卻喜歡衝擊喊話,以下犯上經常發生,實在令人遺憾。又或者,真的要待其長大成熟,又或再認真多讀幾年書,才能夠真正使他們走上正路。

記得,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曾告誡各級政府幹部,要尊重科學精神,要為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提供生活上的支援。故此,內地現時有一種習慣,就是每逢重大節日時,政府都會派出代表探望各省市的科學家。今天,國家科技一日千里,上至航天技術,下至土木工程、生物科學等,都有突破性的發展。凡此種種,都是尊重科學精神的成果,這才能使我們社會走得更遠。

英國科學家牛頓說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所謂的「巨人肩膀」,就是科學知識的累積,尊重前人或前輩的精神,而不是一面倒地推倒。現在,就冀望香港未來發展STEM教育的同時,也能將科學精神普及化,或能使現時社會的風氣,再次得以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