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重現傳統技藝

【本報訊】傳統技藝源遠流長,值得每個香港人珍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了二十個本港傳統文化項目,三棟屋博物館展覽廳舉辦為期一年的「口傳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悉心重現舊日南音表演的港式茶樓及沖製奶茶的禾輋茶餐廳場景,讓市民觀展如身歷其境。

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曲藝,二十世紀初流行於香港,演唱者多為失明人士,一般用古箏、椰胡等伴奏,亦有拍板敲擊節拍,歌詞內容多反映社會低下層的生活困境,著名曲目有《客途秋恨》,現在南音多融入粵劇、粵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昨介紹,茶樓是南音演唱人經常唱曲之地,展覽重演茶樓場景兼播放南音片段,能讓觀賞市民原汁原味了解歷史。

至於奶茶,則自二戰後在本港普及,政府發出大牌檔牌照令基層市民亦能享冰室奶茶,食肆沖製奶茶時,會利用茶袋濾走茶渣,原本白色的茶袋久而久之會變成啡色,看上去有如絲襪,因此亦有「絲襪奶茶」之稱。展覽廳亦活現了「水吧」一景。

展出十個精華項目

是次展覽重點展出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十個、完成公眾諮詢後被推薦納入名錄的項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教儀式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與裙褂製作技藝及戲棚搭建技藝。鄒認為,非遺項目是最地道、反映本土文化、歷史及傳統的香港精華,應該好好保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