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發現 胃潰瘍藥助遏超級惡菌

【本報訊】濫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惡菌感染日趨嚴重,治療超級惡菌要長時間使用高劑量抗生素,惡性循環造成更多抗藥性細菌產生。香港大學的研究有突破性發現,一種治療胃潰瘍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抑制高達七成的抗藥細菌,尤其傳染性及致命率極高的超級惡菌「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CRE)。只要配合抗生素聯合使用,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抗生素用量近九成,壓制濫用情況,有望成為日後臨床治療的新趨勢。

CRE是目前最高危的超級惡菌之一,可引起血性腹瀉、敗血、腦膜炎等嚴重感染。本港公立醫院的CRE感染個案不斷上升,由二○一一年十九宗升至二○一五年一百零五宗,五年間升四倍半。CRE攜帶「NDM-1」抗藥因子,令併發血液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達五成。研發一種抗菌新藥要十年開發周期,費用超過十億美元,但細菌僅需兩年即能產生新的抗藥性,令研發速度永遠追不上超級惡菌的誕生,醫學界束手無策。

配合治療 抗生素用量可減90%

港大化學系教授孫紅哲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已於臨床應用多年,專用以治療胃潰瘍的含金屬鉍抗菌藥物「柯櫞酸鉍鉀」(CBS),能有效抑制多重耐藥性細菌的活躍性,並減慢超級惡菌的產生,尤其攜帶「NDM-1」、「IMP」及「VIM」三大最惡抗藥因子的超級惡菌。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表示,CBS可切斷普通細菌變種超級惡菌的過程,是目前所有臨床抗生素無法做到。

團隊在小鼠實驗發現,患者使用抗生素時配合CBS聯合治療,可將抗生素用量大幅降近九成,並縮短用藥時間,小鼠存活率亦可提升兩成五。何栢良說,CBS已在臨床應用數十年,常用胃潰瘍藥物均含CBS,是對人體無害的金屬藥物。

上述研究有很大潛力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並成為日後治療抗藥細菌感染的新方向,減低醫療系統長期大量依賴抗生素的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