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傷頭致腦硬膜出血長者高危

頭部創傷非同小可,輕則頭皮撕裂,重則腦硬膜出血,可令腦部受損。腦神經外科醫生指出,頭創傷徵狀可分急性和慢性,常見於長者的慢性腦硬膜下出血,病人未必即時感頭暈不適,徵狀可延續幾星期至數個月始逐漸浮現。此類創傷成因不明顯,加上長者記性較差,容易撞傷頭而不自知,掉以輕心。當患者突然出現頭痛、四肢不協調、全身麻痹等徵狀,腦硬膜已積存瘀血,需動手術在頭顱骨鑽孔放血。

屯門醫院腦神經外科部門主管任廣銳表示,長者腦部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令腦部與外層的腦硬膜之間形成空隙,當頭部受輕微震盪,腦部容易在腦硬膜內搖晃,撞到周邊頭骨,造成慢性腦硬膜下出血,情況如豆腐撞向磚牆。此類創傷成因和早期徵狀不明顯,撞到後頭皮可能「無穿無爛」,但頭皮下已造成內傷,腦硬膜幾日後慢慢滲血。即使撞到後到急症室求診接受電腦掃描,亦未必有瘀血出現。多數患者出現明顯症狀時,腦部瘀血已累積一段時間,凝成血塊,壓住腦組織,令病人暫時損失部分腦功能:「公公婆婆搭巴士,車廂突然煞停『擢一擢』,都有機會造成腦創傷。」

手術成功率高 三天可出院

屯門醫院每星期約進行三至四宗慢性腦硬膜下出血的顱骨鑽孔手術。任廣銳說,顱骨鑽孔手術可讓瘀血自行流走,一般成功率高,多數病人術後三天出院,不會對腦部留下永久損傷。他遇過百歲人瑞病人,術後配合復康運動,短期已可重拾生活。約一成患者術後出現新血塊積聚頭部,患心臟病或曾經中風長者,因長期服阿士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或減慢術後顱骨鑽孔愈合,易令傷口血液倒流形成新血塊,復發風險較高。另少於一成頭部創傷患者,手術前後有機會出現短暫性腦癇。

撞頭傷勢隨時惡化勿忽視

他提醒,頭部撞傷後數星期至幾個月,傷勢可隨時惡化,輕微徵狀亦不能忽視:「突然頭痛、四肢不協調、全身麻痹、原本精靈突然變成經常瞌眼瞓等,都可能是頭部創傷徵狀,長者家人要多加注意。」為確保瘀血完全消散,病人出院兩至三周後需再做電腦掃描,倘有任何病徵需盡早求診。

每項醫療程序都有不同風險,本版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周六推出一連五集「術是術非」系列,解構各專科治療程序的注意事項,加深市民的認識。

記者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