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保衞大學

大學應該是甚麼性質的機構和場地呢?應該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以知識為主,卻不是職業訓練或文憑銷售店,其中還有道德因素。此所以大學對老師學生都有道德要求和規範,比社會在法律管治下的最低標準為高。

知識不是僵化的,而是不停地演進,因而大學有科研。科研要求拓新、創新,大學的教學也不是一門一派封閉地排斥不同的主張與意見,而是不同學派並存,多元化地容許互相批評、辯論。但是,無論科研與教學都有一定的道德規範,多元化並不等同於言論行為不受法律與社會道德約束。大學當然不是完美機構,不同的大學也各有不同的傳統、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偏重取向,但卻不能沒有底線、沒有規範。

大學的興起,超越和替代了宗教與政治對學問、知識與教育的壟斷,但同時也與大學以外的社會其他方面合作,憑科研與教學的不斷創新來推動社會的進步。

大學考慮的是社會長期發展,是承先啟後,因而強調傳統,強調可持續式的制度,不是但求一時榮耀或收入的商業機構、政治公關組織。香港的大學都是依循歐美的傳統發展,近年雖然與美國部分大學一樣,深受企業化、商業化的壞影響,愈來愈短視,包括學科配置、對學生教學的忽視,卻仍然是香港社會傳統、教育與道德的支柱,也是香港知識與社會制度的維護者、推動者。因此,香港社會不能讓一時的政治考慮、小眾利益,由極少數的教師學生將之騎劫、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