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計劃助基層婦驗子宮頸癌

衞生署發現,本港僅四成七婦女在過去三年曾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基層婦女的檢查比率明顯偏低。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昨指出,不少婦女對子宮頸癌仍存守舊誤解,以為「初戀情人是老公」、已停經、多年沒有性行為者,患癌風險便會較低。事實上,即使已過六十五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就應定期檢查。衞生署與三機構合作,為低收入婦女推出子宮頸癌篩查及預防教育先導計劃,希望更多婦女加入檢查行列。

25歲起應接受檢查

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包括陰道不正常出血或排出難聞分泌物、盆骨痛楚、腳腫、小便出血等。程卓端指出,由於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篩查計劃有助及早找出癌前病變。她提醒,曾有性經驗的婦女應從廿五歲起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若連續兩年檢驗結果正常,以後可每三年檢查一次。

程指據二○一四/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在廿五歲至六十四歲群組中,僅四成七婦女在過去三年曾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家庭收入愈低的婦女,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的比例愈低,反映基層婦女對子宮頸癌認知不足:「絕大部分婦女覺得無病無痛就唔需要篩查,有婦女以為初戀情人是老公,無篩查需要。」

香港婦產科學院初級副院長陳嘉倫稱已停經、多年無性行為、已結紮等,都不會令婦女患子宮頸癌風險減低。即使六十五歲以上,曾有性經驗而從未接受篩查的婦女,亦應定期檢查。吸煙、感染性病、長期服避孕丸、有多個性伴侶、過早有性行為、多次生育及第一次懷孕年齡較輕,均為子宮頸癌風險因素。

預計6.6萬婦女受惠

為加強婦女關注預防子宮頸癌,衞生署推出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資助合資格低收入婦女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及預防教育,預計六萬六千名婦女受惠。此計劃由關愛基金撥款七千八百萬元,透過與中文大學婦女健康促進及研究中心、家計會、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心合作,舉辦不同社區外展推廣活動,鼓勵廿五歲以上曾有性經驗的低收入婦女;廿一歲至廿四歲有患子宮頸癌高風險因素的婦女接受柏氏抹片檢驗。服務收費與衞生署現行子宮頸癌普查計劃相同,綜援婦女免費;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婦女收費一百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