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教授質疑CIK 評周向榮過勇

【記者戴碧怡報道】CIK療程在港引致人命傷亡,震驚社會,但其實同類的細胞免疫療法在內地亦曾引起大風波。曾在DR案作供的兒童癌症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指出,CIK治療腫瘤功效仍未經臨床證實,連香港醫生也不會用來治癌,更何況是美容?他更透露,CIK不僅在港引起爭議,同類療程去年在內地亦引發「魏則西事件」,事後內地衞生部門須重新檢視所有實驗室規格。他又寄語行醫者:「處理免疫細胞必須無菌實驗室,是common sense(常識),只要用吓個腦、每次醫人都要負責任,條命在你(醫生)手上,你就會好小心。」

香港無醫生用CIK醫癌症

根據審訊時庭上證供,包括周向榮等一眾DR人員,到廣州「學師」兩日後便決定在港推出CIK療程。李志光接受本報專訪時指,由於內地引入海外藥物受嚴格限制,可用藥物選擇少,但病人數目多,醫院便須開拓其他治療方法,包括進行CIK治腫瘤的臨床研究,但從學術研究角度,很多內地的CIK研究未達國際水平,部分研究將所有期數癌症病人納入同一研究中,以推算存活率或腫瘤體積、又或欠缺對照組、搜集病人數目偏少等。

他指,CIK至今都沒有醫學實證有效治療腫瘤,本港都無醫生會用CIK醫癌症,進行相關研究都須有高規格實驗室環境及技術員,將CIK應用在美容是聞所未聞:「未聽過有人好似周生(周向榮)咁勇猛,正常業界不會做,好有信念先會做。」

內地曾發生「魏則西事件」,患癌學生魏則西誤信網上廣告,花光積蓄接受療程治癌不果,事後當地衞生部門煞停治療,重新檢視所有實驗室規格。李志光認為事件是人財兩空的悲劇,有機會警惕大眾免疫細胞治療的風險,但科技日新月異,CIK在醫藥界漸沒落,卻又捲起研究CAR-T治癌熱潮,該種治療同樣需高規格無菌處理,風險極高。美國FDA雖認可治療,但嚴控限於復發癌症病人才可用,並非每名癌症病人都需用該治療,選錯治療方法,風險更高。

高風險治療 反影響治愈機會

李透露,近年曾有內地家長帶患癌子女來港諮詢病情,並稱內地有醫生建議接受CAR-T治療。他根據臨床經驗認為該孩子接受傳統化療,治愈機會達八至九成,相反,接受高風險治療,反而影響治愈機會,甚至治愈機會降至四、五成:「我唔建議佢做,但(佢)最終有冇做,我不知道,他們沒再找我了。」他指,本港血癌兒童每年約四十宗新症,當中僅三至五人適合用CAR-T治療。他明白醫生各有臨床決定,也希望大眾從CIK的事件已得到教訓,日後更應警惕病人不值得承受高風險,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他指,本港暫未有完善法例規管免疫細胞治療,有需要盡快設立針對醫療實驗室處理細胞治療的規管。他明白有關科技不斷變,立例也隨時趕不及醫療科技發展,令法例變得落後,但始終都需要一套監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