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北嶼醫院使用率低 當局協調失當

記得數個月前,香港經歷了一場夏季大流感,每天的新聞報道就是公立醫院使用情況。「公立醫院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次為五千九百三十……內科病床佔用率達到百分之一百零五,其中伊利沙伯醫院高達百分之一百一十八,那打素醫院則達百分之一百一十五,而聯合、威爾斯、屯門亦有百分之一百一十四……」諸如此類的「逼爆」,不但苦了病人,連醫護人員也是吃不消的。

啟用四年 開展緩慢

不過,近日審計署發表報告,批評北大嶼山醫院的使用率不足,部分樓層更是處於空置狀態。市民一方面眼見市區的醫院天天「爆滿」,但一方面又見位於香港邊陲地區的北嶼醫院,卻有異常的空置問題。究竟是應該慶幸香港還有醫院多出剩餘的使用空間,還是應該責難當局協調醫療資源失當?我看當然是後者。

北大嶼山醫院位於東涌新市鎮,隸屬九龍西醫院聯網,於二○一三年開始啟用。東涌現時約有十三萬居民,預計最終目標人口達到二十多萬,故區內需要一所有急症服務的中型醫院,避免東涌居民遇上緊急情況時,仍需前往市區就診。同時,北嶼醫院與香港國際機場鄰近,假若出現任何重大事故,北嶼醫院可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搶救,毋須經長達數公里的青嶼幹線,才能將傷者轉至位於葵涌的瑪嘉烈醫院。

北嶼醫院落成啟用已是四年有多。一所醫院運作複雜,內外系統需要相互協調才能展開工作,分階段投入服務可說是無可厚非。正如北嶼醫院開幕之初尚未提供急症服務,後來急症室改為每日運作十六小時,直至近期才全天候對外開放。不過,根據審計報告顯示,有些部門的開展進度卻令人難以滿意。

當市區醫院輪候「擠提」時,北嶼醫院竟有過百張病床尚未啟用,部分病房甚至闢成儲物室。雖然醫院當局為減少浪費,暫將個別空置病房改為物理治療用的健身室,但其只能充當權宜之計。另外,醫院曾於落成後獲批撥款超過三千多萬元,用以購置不同種類的醫療設備。然而,有些設備如血壓計、電動病床及輪椅等,即使保用期已過亦尚未「開封」。此種「大嘥」風氣,是否因鄰近機場的緣故,也學足當年民航處「大花筒」的特性?

醫護供應 有數得計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就事件向公眾解釋,指出北嶼醫院的使用率不足緣於醫護人手缺乏。事實上,資料顯示北嶼醫院全面運作之時,需要六十名醫生及一百八十名護士,但現時醫管局只能聘請其中的六成人手。是次醫護人員的缺乏,為何當局無法一早預視,並作出適當的協調呢?

北嶼醫院從計劃到落成,起碼長達四至五年時間,醫管局理應能夠掌握醫護人手的供應量。就如,醫科生每年畢業的人數約為四百多名,減去可預計即將退休的醫生,理論上是「有數得計」,為何北嶼醫院會有如此落差?又或者,可能是近年從公院轉投私家行業的醫生大增,使當局始料不及而無法應對,但此又涉及到更嚴峻的體制問題。若當局無法減少醫生流失,面對即將急劇的人口老化,香港的醫療系統還能撐多久?

誠然,北嶼醫院不是唯一近期啟用或即將啟用的醫院,位於元朗的天水圍醫院已在今年初投入服務,而在東九龍的啟德醫院亦預計在二○二一年完成興建。當局是否有為兩者的醫護人手正在進行準備?隨後此兩所醫院又會否像現時北嶼醫院般,出現使用率不足的情況?這還真要各位市民拭目以待。

不過,假若香港未來真的出現更嚴重的「醫護荒」時,社會就應積極考慮容許增加適當數量的外地醫生經考核後赴港執業。否則,當公院容量遠超負荷時,那就真的需要大家多點「保重身體」和「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