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公務員學院必須全方位與時並進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之初,即外訪前往新加坡進行官方交流,參觀當地的公共服務學院及創新數碼服務實驗室。回港後,林鄭月娥隨即宣布,希望能於短期內成立類似新加坡的培訓機構,着手提升公營部門內行政人員的整體水平。這個方向無疑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最終能否將其實現,還真看現屆政府的魄力。

提升公共服務質素

殖民時代末期,港督彭定康經常高度讚揚香港公務員的質素,大講「香港有世上最優秀公務員隊伍」之類的話。的確,對於擔任過英國保守黨要職的彭定康來說,需要長期接觸其國內的公務系統,兩地的行政效率在相較之下,應是香港有着顯著的優勝。同時,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所言,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四小龍」,各自均存在東亞民族刻苦耐勞的精神,是有助我們公務員發展成世界知名團隊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回歸後的一段時間,香港的公務員又好像失去頭上部分光環。記得一九九八年,香港赤鱲角新機場落成啟用,但首幾周卻出現嚴重混亂情況,影響數以萬計旅客及貨物的進出。事後報告直指,「機場策劃發展委員會」管理層領導有失當,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相關的決策者應負上重大責任。還記得二○○三年的「非典」疫潮,導致近三百名市民逝世,相關的專責委員會批評,當局於疫症初期無作出合適的應對措施,從而造成隨後的大規模爆發。

撇除重大失誤外,現時某些部門的效率總是令人氣餒。作為區議員,經常需要向不同部門反映市民的意見,以改善各種各樣的市政民生問題。有些部門的表現是值得肯定,反應迅速之餘亦能解決問題;但有些則表現未合乎理想,需要多番催促才能完成相關事項。究其原因,與公務員培訓的多寡不無關係。

現時,一般乃至高級的公務員於入職時只有簡單的訓練,難以將重要的行政觀念加以灌輸。在「速食文化」下,餘下學習的工作就需於履新後在其職位上「邊學邊做」,以部門長輩帶領後輩維持運作水平。另外,一些高層的公務員可以轉換崗位,在不同部門中擴闊眼界;但對中低層的同事來說,若不是自行辭職或退休,就是多年在同一位置上擔任同一崗位,可能因而使其思想變得僵化。顯然,此種模式是不太理想。

培訓工作落後星洲

相反,新加坡的公共服務學院能為不同種類及層級的公務員提供培訓項目,使其在工作中更容易學以致用,從而提升公共服務質素。此外,新加坡有着「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每名員工的貢獻。不論高級或初級的公務人員,都能獲得多方面工作體驗,使到各職員更了解不同崗位的特性,達到提升部門之間協調的效果。

不得不提的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與時並進,跟國民溝通的方式早已擴展至網絡社交平台,並以人性化方式回應大眾訴求。加之當地「電子政府」相當發達,國民可足不出戶地處理各類公共服務,為發展更智能的城市作出準備。反之,港府猶如對科技存有恐懼,不是每個部門均開設社交帳戶;即便是有,與市民互動的作用可謂相當不足。再看一些部門的網頁,已是十多年前的版面,用起來實是有點不便。更為人詬病的是部分部門的流動應用程式,下載率偏低之餘而造價相對高昂。凡此種種,均顯示香港公共服務有着正被潮流所拋棄的徵兆,不得不對此加以警惕。

幸然,新一屆政府提出設立公務員學院,方向無疑是對的,但「羅馬非一天建成」,許多具體細節還需摸索,亦相信至少要三至五年後才能上軌道。但願屆時當局仍有現時的魄力,能夠實實在在地對計劃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