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補貼市民的公共交通費用,惟漏洞多多引起爭議,當中俗稱邨巴的居民巴士及紅色小巴不在補貼之列,遭業界炮轟措施不公,邨巴業界更憂慮會流失兩至三成客量,亦會令港鐵和巴士更擠迫。有市民則擔心補貼明益水貨客,要求只限香港身份證持有人才可享有;有政黨質疑當局未用盡每年四十八億元港鐵股息推行補貼,有「打斧頭」之嫌,要求調高補貼額。
多個邨巴團體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共巴士同業聯會主席黃良栢指邨巴需通過運輸署簽發營運批准,路線、班次等均受規範,現時邨巴每日服務乘客達廿三萬人次,隨着鐵路及巴士覆蓋網愈來愈大,邨巴經營已非常困難,主要靠為居於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便利的長途車服務生存,今次補貼計劃本為德政,若邨巴不被納入津貼範圍,將變成對邨巴的傷害。
補貼計劃同時衍生明益水貨客問題,由於補貼將涵蓋港鐵跨境路程,即往羅湖或落馬洲的路程均包括在內,意味水貨客只要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來回帶貨卅三次,已可賺盡每月三百元的政府補貼。
不少市民也致電昨日早上的電台節目,批評補貼惠及水貨客及旅客,又擔心會令走水貨問題加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回應指,計劃已取得平衡,因需要以八達通卡搭滿四百元才可獲資助,認為「無謂喺細眉細眼地方收緊,應該大刀闊斧啲。」她又稱若只補貼長途基層市民,會令整個計劃會變得刁鑽、複雜,行政成本亦會提高。
多個政黨亦對補貼計劃表達不滿,新民主同盟一行五人昨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要求交通補貼只限港人受惠,且為免明益水貨客,應確保計劃每天只計算兩程跨境車程。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亦指出,補貼計劃是「錢跟人走」,邨巴及其他被運輸署規範的交通工具亦應該包括在內,否則市民為取得資助改搭港鐵及巴士,將失去分流乘客的作用,令港鐵及巴士更加擠迫。
有指交通補貼以政府獲得的港鐵特別股息撥出,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港鐵去年向政府派發四十八億元股息,但政府只提出使用當中二十億元,即約股息總數的四成二,他質疑林鄭月娥「打斧頭」,要求政府考慮用四十億元股息補貼市民的交通開支,令每人每月可以獲得補貼提升一倍至六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