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黃金周有利有弊

自從一九九九年首次推出「黃金周」長假期之後,旅遊逐漸成為國人生活一部分,國內旅遊市場固然一年比一年暢旺,國際旅遊市場也獲益匪淺。單是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遊客預料達到七億多人次,旅遊消費近六千億元人民幣,即超過一半中國人在這幾天假期裏出門旅遊,這是多麼壯觀的場面。

中國遊客最大特點是拚命購物,消費驚人。國內遊姑且不說,去年出境遊達到一點二億人次,總消費近一千一百億美元,成為全球之冠,難怪許多地方將中國遊客視為財神爺。

以日本為例,去年中國遊客達到六百三十多萬人次,總消費超過三萬億日圓,為委靡不振的日本經濟送上及時雨。所以,儘管許多日本人壓根兒瞧不起中國人,但面對出手豪爽的財神爺,還是不得不笑臉相迎,從旅遊購物商店紛紛聘請中國留學生擔任售貨員,就知道日本人如何重視中國遊客。實在很難想像,萬一中日關係繼續惡化,中國叫停赴日遊,日本旅遊市場將如何維持下去。

事實上,有利必有弊,黃金周無疑帶旺了整個旅遊和消費市場,然而,這種一窩蜂旅遊的現象也帶來了不少弊端和混亂。交通堵塞、景點擁擠、胡亂收費、黑店宰客等等,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加上中國人「髒亂吵」的劣根性以及其他種種不文明行為,導致黃金周變質變味,有時候旅遊竟像逃難似的,完全失去本身的意義。近年國內有不少聲音要求取消黃金周,認為這種「被休假」的模式應該改變,並非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