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皇帝」墨寶政府任油破壞

有「九龍皇帝」之稱的曾灶財,在街頭塗鴉逾五十載,被稱為「街頭塗鴉始祖」,他在二○○七年七月中因心臟病發而「駕崩」,享年八十六歲。曾灶財至今離世十年,原遍布全港的墨寶已寥寥可數,有墨寶月前更遭康文署工程承建商誤髹白色油漆破壞,反映政府未有重視文化保育,相反其墨寶拍賣則有市有價。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現時的文化保育工作有形而無實,促制訂現存墨寶的名單,並以專業方式保護。

翻查過去的報道、立法會議員提供的資料及政府紀錄,發現本港約有十二處曾灶財墨寶的遺址,但當中只有兩處墨寶以膠罩保護,分別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和觀塘道近坪石邨的燈柱位置。不過,兩處的膠罩上蓋不是密封,存有不少空隙,對於香港潮濕多雨水的天氣,日積月累沖刷令墨寶褪色。而墨寶位處的地方未見有任何告示板之類作簡介,若非看到「曾灶財」的名字,相信沒有人會留意到墨寶的存在。

議員促制訂完整名單助保存

此外,位於九龍城近太子道東及太子道西交界的四支燈柱、觀塘鯉魚門道近三山國王廟的護土牆旁及秀茂坪道天橋底,多處墨寶均沒有任何保護設施,而墨寶亦開始褪色。上述墨寶遺址之中,最清晰可見是位於秀茂坪道天橋底的墨寶,而位於九龍城的四支燈柱的褪色情況較為嚴重,只有底部的墨迹能隱約看見。

至於今年四月曾報道位於彩虹、九龍灣三山國王廟旁的電箱、上水巴士廠附近的牆身被髹上白油,遮蓋牆身的墨寶。本報記者再次前往視察,位於彩虹的電箱已被多塊帆布包圍着,而上水巴士廠附近的牆身,仍能隱約在白油之中看到「曾」、「祖」等字眼。另外,九龍灣港鐵站和牛頭角下邨之間的車道上一個電箱,原本在電箱上的墨寶亦已被油漆遮蓋。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認為,曾灶財的墨寶具時代價值,亦曾代表香港參與國際藝術展,極具代表性。他批評,港府只在部分墨寶以膠罩保護,亦未有加上曾灶財的簡介,感覺「好悲哀、好可憐」,甚至連一張墨寶所在地的完整名單也沒有,做法相當差。他表示,未來會透過市民收集墨寶的遺址,希望能整理一份名單,再給予政府以專業方式作重點保護。

康文署:受限制難裝保護裝置

康文署回應指,政府記錄的曾灶財墨寶共有八處,分別位於觀塘區、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政府會因應實際情況和技術可行性作保留,過去已在兩個墨寶地點安裝保護罩,連同其後的一些維修費用合共花約十七萬元。至於其他墨寶,因客觀條件限制未能安裝保護裝置,但該署已為這些墨寶拍照存檔。民政事務局亦已發出通告,定時提醒部門及工程承建商,避免將曾灶財遺留下來的墨寶清除、塗蓋或遷移,盡量予以原地保留。

曾灶財的好友、藝評人劉健威批評,政府在保育墨寶上的態度曖昧,「做啲唔做啲」。他透露,自己過去曾與政府官員商討有關保育事宜,但官員態度模棱兩可,認為墨寶具有爭議性,因此保育工作也變得「唔湯唔水」。他認為,若政府當年有在保育上花工夫,會有更多墨寶能夠留下,甚至成為城市傳奇。

記者陳亦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