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房屋難解蝸居苦況

基層上樓遙遙無期,蝸居環境惡劣的劏房戶達八萬八千戶,共享房屋及貨櫃屋能否助基層「脫苦海」?多個關注團體昨日在一個論壇上均強調,樂見愈來愈多民間團體推出共住模式的房屋計劃,紓緩基層人士住房困難,惟這類計劃並非長遠之計,既憂慮共住模式容易引發鄰里衝突,更擔心港府將過渡責任轉嫁給非政府機構,認為港府對房屋問題責無旁貸,要求增加民間團體支援協助解劏房之困,港府亦需加快興建公屋及善用閒置用地轉化過渡性房屋。

本港現有約十五萬個家庭正輪候上公屋,最新輪候公屋年期為四點七年。港府與社聯日前公布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料可紓緩一千個基層家庭的短期住屋需要,社聯亦正研究推出貨櫃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於一個論壇上指出,當局對於民間團體推出的房屋計劃只擔當牽頭角色,批評支援太少,他又認為落實貨櫃屋計劃,「政府應該畀筆錢做好件事」,而不是於計劃之後才向負責團體提供協助。

促開發閒置地 推租金津貼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任真認為,解決房屋問題要多管齊下,不能單靠民間推出的自救措施,當局必須善用閒置校舍及用地建造中轉房屋,並推出租務管制及租金津貼措施。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尹兆堅比喻共住計劃為「止咳」措施,如果要病好,當局必須加建公屋,又批評港府現時的做法似是「搭緊民間順風車」。

治標不治本 「相見好同住難」

尹兆堅亦擔心共享房屋住戶「相見好同住難」,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社會發展)黃子瑋指,在籌備計劃時有考慮到住客間出現爭廁所等衝突,社工會介入及協調,例如訂立家規讓住客遵守。

另外,全港基層爭取住屋權益聯會昨於政府總部外請願,批評共享房屋計劃只提供數百個單位,不足以應付基層房屋需要。聯會又指,因每個家庭習慣各有不同,與其他家庭共用廚房和廁所,容易令住戶間產生衝突,建議必須提供獨立廚房和廁所,而且單位需符合適的住屋條件,包括每人最少有七十呎居住空間。

聯會成員鄧先生表示,他獨居於深水埗一個四十多呎的劏房單位,走廊、廁所及廚房需要十戶人共用,指走廊狹窄得無法讓兩人同時通過,住戶間更經常因為爭用廁所及廚房而發生爭執,「隔籬試過爭廁所爭到打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