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臨近,貴價海味成做節佳餚,惟近日內地公安搗破大型海味走私組織,將劣質海味重新包裝出售,本報亦發現有海味店涉嫌以次等海參及花膠充當靚貨,以抬高售價。有店舖出售的澳洲刺參,浸水後變色,並發出渠臭味;又有店舖出售每斤近千五元的花膠筒,切口、大小卻「一模一樣」,儼如倒模。海味業界檢驗後,懷疑刺參風乾處理不好,屬次等貨,成本每斤只是數十元;花膠亦似「做過手腳」,用竹模撐大,來貨價是售價三分一。
「食都唔敢食,咁就冇咗成千蚊!」阿文(化名)早前在旺角一間海味店,購入每斤三百九十八元的海參,店員聲稱為澳洲刺參,爽口彈牙。但他將海參浸水一晚後,海參由灰白色變成綠色,不斷滲出黃色的液體,並發出一陣陣渠臭味,令他懷疑海參為假貨。
無獨有偶,阿菁(化名)亦在深水埗的海味店,購買每斤一千四百八十元的花膠筒,打算用來煲湯,惟花膠煲滾後不但縮水、而且變得非常薄,她再檢視未烹煮的花膠筒,發現切口和大小差不多「一模一樣」,「好似工廠啤出嚟咁。」
記者其後於該兩間海味店,購得海參及花膠交予海味店大棧董事總經理吳鴻森檢視,他指海參皮厚肉少、表面有白石灰致「食用時會有苦澀味」,而且可能因風乾時處理不當,「令海參入面積有污糟物及細菌,發水時出現臭味!」他懷疑刺參並非來自澳洲,而是來自南美洲的劣質貨,成本每斤只是二十至五十元。
「佢哋其實係一啲細小嘅花膠,用竹模撐大咗!」吳質疑花膠筒被「做過手腳」,加工增加體積,令一般成本價為每斤五百至七百元的小花膠,「撐大」後賣貴逾倍。他不諱言,以化學品合成假海味成本高、出售難,但業內部分人會利用蠱惑招,為劣質海味「化妝」,以提高售價圖利。
本月中,廣東江門海關查獲特大走私案,案值約八億元人民幣(約九億五千萬港元),查扣涉嫌走私的海味共五十噸,包括海參、疑用化學劑處理的魚翅等。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若海味以化學劑加工,恐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有機會導致中毒,部分化學劑亦可能有致癌風險。他又指不潔海味內可能藏有病毒,如甲型肝炎及沙門氏菌等,一旦食用未經完全煮熟的海味,可能會引致腸胃不適,甚至可導致食物中毒。
海關發言人表示,一五年至今,共開立五十八宗涉及食品及飲品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投訴的調查個案,當中十八宗已成功檢控,涉案公司及人士被罰款五百元至十二萬元,當中有二十六宗並未有足夠證據,餘下十四宗則正在跟進。
消委會發言人指出,過去三年間共接獲五百零四宗有關海味的投訴,當中海味店銷售手法的投訴為四百四十三宗,佔當中八成多;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保留所有單據和貨品以便日後發生問題時作追討之用。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