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碧怡報道】吸煙、空氣污染等風險存在,令肺癌高踞本港癌症殺手首位,當中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且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達晚期。有腫瘤科醫生指出,現時約六成晚期肺癌患者因為無特殊基因突變,只能以化療為主。近年醫學界利用免疫治療,阻截癌細胞在體內干擾免疫細胞,從而抗癌,同時減低嚴重副作用的機會。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一四年本港有三千八百六十六人死於肺癌。醫學界相信現時肺癌主要風險包括吸煙、空氣污染、接觸致癌物、輻射或家族病史。患者會咳血、呼吸急促、體重急降,惟初期症狀不明顯。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說,肺癌可分為小細胞及非小細胞癌,後者佔整體肺癌八成半至九成。近年醫學界研發口服標靶藥,幫助多數非吸煙、帶EGFR、ALK基因的肺癌患者控制病情。但餘下無基因突變的晚期病人,逾半要接受化療。化療令患者有腹瀉、嘔吐、容易出血等問題,副作用發生在年長、因吸煙已有肺病、腫瘤惡性較高的虛弱病人身上,情況並不理想。
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殺滅癌細胞的免疫治療,近年成治療新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清淟指出,當中「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在科學文獻上可用作治非小細胞肺癌。他解釋,正常人體免疫系統可識別及攻擊癌細胞,但當癌細胞帶PD-L1,即可熄掉免疫細胞PD-1開關掣。抑制劑能黏附在免疫細胞的PD-1開關掣上,令癌細胞接觸不到,從而免疫細胞不受干擾,可釋放原有抗癌能力,殺滅癌細胞。
外國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接受該抑制劑的肺癌復發患者,兩年內存活率是化療患者的兩至三倍;腫瘤縮少一半以上的效果達兩成,比化療約一成為高,治療反應持續長達廿五個月。但仍有八成人使用抑制劑後,腫瘤無顯著縮小。
本港目前約數百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岑信棠估計,本港約二千名患者可考慮此治療,惟藥費昂貴,每月動輒四萬至六萬元,病人難以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