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學者轟無後着 環保反變浪費

【本報訊】港府為改善空氣質素及減少路邊空氣污染,早在一九九四年已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但電動車當年在本港仍未能普及,直至二○一○年底,本港的登記電動車數量僅七十四輛,港府於一一年加碼推動使用電動車,電動車數量近年才急速增長。惟電池回收重用方面,港府卻無完整配套,有學者批港府環保政策無「後着」,沒有未雨綢繆,反應慢,只懂出口了事,造成浪費。

國際賽徵意見 下文欠奉

隨着電動車漸為港人接受,港府今年修訂寬免首次登記稅安排,由全面豁免,改為首次登記稅的寬免額以九萬七千五百元為上限,驅使市民趕「尾班車」買電動車,今年上半年增至逾一萬輛,較一○年急升一百四十四倍。惟當局推動電動車措施均聚焦在應用方面,對於回收重用電動車退役電池極少着墨。

電動車的電池壽命一般為五至七年,至於鋰電池難以循環再造,但仍有至少七成儲電容量的鋰電池尚有其他用途,普遍趨勢是重用。惟現行做法,屬化學廢物的廢舊電池需按《廢物處置條例》作妥善處置,持牌收集商會將電池經初步處理後,出口外地。去年八月,環境局推出國際大賽徵求意見,來自香港的冠軍隊建議利用退役電池為蒲台島供電,但港府會否應用得獎的建議及何時落實,至今未有交代。

籲推稅務優惠 鼓勵重用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批評,港府在大力推動電動車應用的同時,並未有任何政策鼓勵回收重用舊電池,香港做得太慢,應該盡快認真處理舊電池問題。一○年的電動車已經要更換電池,電動車普及化意味將有更多電動車舊電池出現。鄭建議港府考慮從法例及政策入手,以法例規定舊電池仍剩幾多儲存容量,便須重用,又可推稅務優惠,鼓勵公司及市民重用舊電池。

本地回收業亦面對回收物出路少困擾,本地回收業界近期因應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及審批程序,導致本港廢紙堆積,擬暫停回收廢紙,恐引發「廢紙圍城」危機。港府急謀對策,包括借出土地讓業界暫存廢紙,建議回收商積極考慮將廢紙出口至其他地方。另外,內地亦會大幅提升廢塑料的進口要求,環境局則稱,若業界認為回收塑料無利可圖,長遠不排除由政府全面處理塑料回收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