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異鄉義行

異鄉人,不一定是異地裏的游離分子,反而可從不一樣的視點,窺探出狹縫裏的小人物。主要由一班外國人組成的慈善團體,定期走訪深水埗及炮台山等街頭,向露宿者送上食水和淋浴用品,甚至派發免費洗衣券。義工們噓寒問暖之餘,更計劃替露宿者提供工作訓練、就業機會和穩定的住宿。行善路上,迥然不同的語言文化不成障礙,惟有冷漠心硬才令人卻步。

「露宿者其實唔可怕,亦唔係咁邋遢,佢哋都會怕蚤怕蟲,其他人應該親自嚟了解。」在慈善團體ImpactHK當過實習生的香港人Sophia說,社會普遍對露宿者有錯誤的理解,而糾正誤解的第一步,就是主動接觸他們。團體目標在每月舉行二十次「義行」,地點遍及深水埗、油麻地、跑馬地、筲箕灣及炮台山,為街頭露宿者和清潔工送上日常必需品和建立人際網絡。

派麵包餅乾 向露宿者送暖

每次「義行」都會先在網上社交平台號召,再由義工自發參與,相約在指定地點集合;籌集捐款後,就到附近的超市購買食水,又會派發由一些組織提供的多餘淋浴用品和衣物。待整頓好物資,一行二十人就會穿越大街小巷,尋覓小城裏的有需要者,送上溫暖。

該團體由居港逾十年的加拿大人Jeff創辦,吸引了不同國籍種族的人加入義工行列,甚至連外籍傭工、南韓和台灣的留學生也來踴躍參與。突破語言隔閡,Jeff主張透過禮貌對待、微笑和身體語言與無家者溝通,又鼓勵義工以四、五人為一組,一組專門派麵包餅乾,另一組則派潔淨身體的用品,令義工之間的關係更緊密,亦可避免重複派發或漏派的情況。

參加是次炮台山「義行」的一對好友Ambrose與Art,異口同聲道因為探訪而對無家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已是第四次參加探訪活動的Ambrose,更教導菲律賓籍的Art一些簡單的廣東話,例如「要唔要水?」,好讓他施予時,與受衆搭建溝通的橋樑。當看到無家者獲得物資後安心的模樣,Art亦面泛微笑,並肯定地說會與好友繼續參與活動。

文:劉潔伶

圖:朱偉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