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打擊傳銷為何屢戰屢敗?

現在有些事,也很奇怪。似乎如果不死個人,不死個中產階級,或者不死個大學生級別的,死了就不算個事。即使死了人,如果沒有引起媒體的關注,人死了也就死了。每年都死人,能夠引起關注的,也是鳳毛麟角。死的人多了,也就麻木。能刺痛人們神經的,都有點唇亡齒寒的意思。如果唇還好好的,那也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吃瓜群眾眾多、打醬油盛行的時代,還是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好。

官商勾結 漠視民命

管住嘴、動動腿,政治上也犯糖尿病。如果不是一個「985」的大學生因陷入天津靜海傳銷而死,這種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也不會再入官員的法眼。反正就是掙個錢,能掙就掙,至於通過甚麼方式能掙,已經不再重要。當市場經濟不要道德,當資本不被關進現代市場經濟的籠子裏,如同權力不關進憲法的籠子裏,人們掙的每一分錢,都會沾滿生命的鮮血。

現在掙錢都難。進股市,比傳銷還慘。進房市,風險愈來愈大。錢不容易掙,花錢的地方又多,正道掙錢又難,邪道掙錢不是破門而入就是破窗而入。商人錢掙多了,再和權力合夥睡覺,都打呼嚕,誰也別想睡得安生。至於那些貪官,錢掙得容易,活得心驚膽戰。

內地部門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依法取締傳銷組織。通知強調,對打着「創業、就業」的幌子,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誘騙求職人員參加的各類傳銷組織,堅決剷除。

雖然晚來的正義也是正義,遺憾是對於死於傳銷的人來說,已經再也看不到正義。他們死於傳銷的意義就在於讓活着的人看到了正義。從引起人們關注的角度來說,正是他們的死,才在客觀上起到了劉胡蘭的意義,即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為甚麼只有死人才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為甚麼有些事情,本來就是政府錯了,卻不向民眾道歉?為甚麼不讓人們討論,不充分吸取教訓,反而是刪貼封號,不去解決問題反而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掉?完完整整解決問題,這都是有利於維護穩定的大好事,為甚麼不認真去做,認真聽取民眾的意見呢?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三大法寶之一。這法寶丟了,如何是好?關鍵的原因,是地方官員既得利益在作怪,官員利益大於和高於民眾的利益,官員的烏紗帽大於民眾的生命安全帽。

打擊傳銷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開始以為傳銷是市場經濟蕭條下帶來的新鮮事物,政府不打,社會全民投入,以為一夜之間可以發大財。進入二十一世紀,黨、政府、市場、社會才意識到傳銷的破壞性,才開始進行打擊。

傳銷已經成為產業鏈。因為利益的誘惑,傳銷團夥如同游擊隊根據地似的,對抗政府的能力也不斷提高,甚至轉成正規軍、現代化軍隊,打着「一帶一路」的旗號,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傳銷無孔不入。

懶政濫政 破壞法治

當地的民眾都知道傳銷,哪有官員不知道的。官員假裝不知道,是因為傳銷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官位、利益,於是他們懶政、不作為。加上政府官員與傳銷人員相勾結,或者政府官員成為傳銷的組成人員,傳銷與政府官員有利益輸送,政府官員甚至為傳銷站台,也就沒了打擊傳銷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現在都講法治,但現實卻治不了傳銷。真正的法治是約束公共權力的,讓權力在行使的地方老實行使。可是官員的懶政和濫政,嚴重破壞政府公信力。懶政時像頭豬,濫政時像隻虎,公民在他們眼裏成了屁民。對官員有利的時候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官員不利的時候說群眾是不明真相的,拿民眾當尿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