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蕭瑟秋風今又是 人間早無北戴河

八月七日立秋,進入秋季,不僅是自然節氣的變化,中國政壇更是加速進入十九大政治季。外界最關注的自然是高層人事安排,有關北戴河會議的傳聞猜測更是甚囂塵上。

政治夏都 風光無限

北戴河本是河北秦皇島附近的一段海岸,因建國之後中共高層每年集體到該地避暑,且經常藉機舉行會議或商討研究重大問題,而被譽之「夏都」。毛澤東於一九五四年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詩詞:「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當中充滿秦皇魏武雄霸天下的豪情。

而正是在此前一年,中央決定每年夏天到北戴河集體辦公,大躍進、炮打金門等許多重要決策,都是在北戴河決定或者醞釀的。文革期間,天下大亂,北戴河自然也風光不再。直至一九八四年,鄧小平決定回復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並延續至江澤民時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有暑期辦公制度,但實際上並沒有北戴河會議的明確安排。在當年「夏都」時代,雲集北戴河的黨政軍大老,常會利用休假的輕鬆氣氛,在海風吹拂、濤聲蕩漾的背景下,就一些問題進行非正式的磋商、通氣、溝通意見,或者「打招呼」,或者「串門子」。三五成群,沒有正式的會議形式,也未必形成正式文字。當然,有時候亦會利用此時機,就重大問題召集比較大範圍的討論。這就是被外界冠之以「北戴河會議」的雛形。

另外,北戴河集體辦公,還有着其他考量因素。一是老人政治的需要,雖然鄧小平廢除了形式上的職務終身制,但老人干政一直是中共頑疾,退休元老平時不參與一線工作,但在北戴河時可藉機表達意見、參與決策;二是高層山頭相對制衡,利用非正式機會博弈妥協,較之中南海、釣魚台、大會堂、京西賓館裏的正襟危坐,更為柔性靈活,各方均樂於接受。

大規模的暑期辦公,既要在接待、交通、安保等方面耗費巨額公帑,又因公文往返流轉延宕政治效率,同時造成嚴重擾民,胡溫時代,以親民之名叫停了北戴河集體辦公,所謂的北戴河會議自然更是無從提起。然而,沒有集體辦公,中央仍允許高級幹部到北戴河避暑,亦會安排勞模、專家等到此休假,並會安排主管黨務的政治局常委借鑑,作為一種政治待遇,如劉雲山日前就現身北戴河。故此,當地每年暑期仍會安排嚴密安保,但據此來推測北戴河會議的召開,實屬牽強。

時至今日,經過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洗牌,政治大環境丕變。歷次黨代會之後,新當選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體會見記者的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牆壁上掛的就是巨幅國畫《幽燕金秋圖》,上面的題字正是《浪淘沙‧北戴河》的最後兩句「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當年在此詩畫前得意亮相的周永康,以及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一個個身敗名裂。

核心時代 絕對主導

而十九大之前,五年前的許多事情再度上演,大雨再落幽燕。孫政才「京城一入深似海」,重現薄熙來落台的黑天鵝事件。對於十九大的人事布局,外界充滿「知向誰邊」的疑惑。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着新核心的確立,已經具備了掌控政局的絕對主導力,原有的集體領導謝幕,可謂名副其實的「換了人間」。理論上,有關重要思想的造勢如火如荼;人事上,更早已是閩江之江滬江,三合河水萬年流。夾雜着老人政治、山頭主義的北戴河會議,已根本無存在的必要甚至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