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功能像發電機,每天心跳達六萬至十四萬次,正常情況下會自行「發電」令心肌收縮跳動,但若心跳過慢,需植入起搏器,確保血液供氧到全身各器官組織。本港每年平均每百萬人中約一百五十至二百人需植入起搏器,心臟內的電線有老化和感染風險,每隔七至十年需做手術「換電」。公立醫院近年引入無導線的新式心臟起搏器,外形如藥丸大小,減低手術併發症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柱柏說,每分鐘心跳六十次以下屬心跳過慢,部分患者可能低於四十次,甚至出現三至六秒心跳停頓,需植入起搏器校正心律。目前大部分人採用的起搏器,需於患者胸口上方切割五厘米切口,通過靜脈引導絕緣電線入心臟。手術過程大約三至四小時,切口或受感染。為了避免電源耗盡和電線老化斷裂,起搏器需要每隔七至十年更換。
公立醫院在二○一五年引入新式無導線微型心臟起搏器,不需經皮下裝置連接,減少皮膚感染和發炎情況,手術併發症減低四成八。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奚小嫻說,新式起搏器如藥丸大小,只需微創手術,在病人大腿引入導管運送植入心臟,約需半小時,費用較舊式貴。過去兩年,全港公私營醫院合共一百六十名病人選擇植入新式起搏器。
奚小嫻說,心跳過慢臨床可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或房室傳導阻滯,即心律緩慢或不規律,令心臟無法輸送足夠血液到身體各部分,造成暈眩、呼吸急促、腳腫和疲勞等徵狀。若情況嚴重,病人可能突然眼前一黑,甚至有生命危險。心跳過慢由自然老化、遺傳性心臟缺陷、某些疾病藥物治療等引起,亦可能是冠心病等嚴重心臟病徵狀,患者中以長者佔大多數。市民若出現上述病徵,應該及早接受心電圖檢查。
記者關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