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騎呢樓梯催命 步步心驚

公共樓梯暗藏殺機!市民經常使用連接隧道或行人天橋的公共樓梯,原來有嚴格設計標準,惟本報調查部分樓梯未達標,暗藏危機。屯門一條依山而建的「斜行梯」,遭市民怒斥樓梯設計失誤靠害,有女士曾跌倒受傷需住院;上水有樓梯底部為扇形設計,踏板闊度兩極令市民怕怕,惟因業權複雜改建無期;而九龍及港島亦有部分公共樓梯未達設計標準。專家建議樓梯設計不應斜向或踏板闊度不一,否則會增加使用者「叉錯腳」風險。

「我試過成個人碌咗落去(樓梯),整親隻腳幾日都唔行得!」居住屯門友愛邨的連女士,數年前行經屯興路通往屯喜路的斜坡樓梯時,不留神踏空跌傷腳,直言該樓梯太斜及過窄,根本不合乎標準,現時每落一級都會引發舊患,步步驚心。

政府規定公共行人天橋及隧道的樓梯踏板標準闊度不少於二百八十毫米,若所在地空間有限,可縮減至二百五十毫米;梯級高度不多於一百五十毫米,最多不高於一百六十五毫米。

但該條被網民喻為「屯門最難行的樓梯」,與一般樓梯不同,行人上樓梯時會向左傾斜,若走直線會撞向扶手。最窄的踏板只有二百三十毫米。市民落樓梯時,半隻腳板凸出梯級,不少人行經上址,均會成為另類「低頭族」,需捉緊扶手向下望。

街坊時有跌倒 梯邊貼滿告示

本身為土木工程師的屯門區議員歐志遠直言,該樓梯設計屬「極品」,質疑當年興建樓梯時溝通不足造成「斜行梯」,每月均有數宗投訴,有市民向他反映曾跌倒受傷,當局數年前才在中間加裝扶手,坦言若要拉直樓梯工程甚大,當局應吸取教訓避免再興建「斜行梯」。

另外,上水太平邨通往北區醫院的公共樓梯,就為旋轉式設計,底部有數級呈扇形,面積不一,梯級右側闊二百五十毫米,左側卻闊八百二十毫米,每日使用樓梯上落的市民絡繹不絕,有街坊在落樓梯時大嘆「跌過幾次」,樓梯周遭張貼七張「小心梯級」的告示。

北區區議員曾勁聰指,該樓梯踏板闊度不一,扇形設計對市民造成危險,每年收到約十多個投訴,曾有市民跌至頭破血流。他形容樓梯屬房屋署留下的「蘇州屎」,自公屋單位出售後由法團管理,過往曾有意見提出關閉樓梯免生意外,現已爭取在附近天橋興建升降機,望可減少該樓梯的使用量。

梯級高度不達標 恐釀成悲劇

除了上述「騎呢」樓梯外,本港多處樓梯皆未合乎標準。其中上環樓梯街的樓梯相當陡峭,個別梯級高二百二十毫米,高過標準四成六,最窄的踏板只有約二百二十毫米。而九龍塘窩打老道通往沙福道的行人天橋,有梯級高度逾二百毫米,均未達標。值得關注的是,樓梯不達標可造成致命慘劇。一○年,一名爸爸抱女兒登上北角堡壘街「亡命斜」樓梯,疑不慎跣腳跌倒,父女同滾落樓梯,父親因保護女兒終傷重不治;一二年一名女子在港鐵上水站樓梯滾下,後腦首先着地,送院急救後延至翌日不治。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樓梯設計應以舒適及安全為主,踏板空間應足夠承托腳板,惟建造公共樓梯時受地理條件所限,部分位置的確難以做到現行標準,但應做到踏板闊度相若,避免斜行及扇形梯級。

運輸署及路政署聯合回覆指,屯門樓梯斜向行人路,踏板闊度應沿行人行走方向量度,大部分梯級闊度逾二百八十毫米,合乎標準。九龍塘窩打老道天橋已興建升降機讓有需要人士使用;上環樓梯街部分梯級高於一百六十五毫米,惟已提供輔助設施協助市民上落,過去一年並無收到三個地點相關投訴。房屋署發言人指,上水太平邨的戶外樓梯並非房屋署管轄範圍,由太平邨法團負責管理及維修。

圖:關萬亨、朱偉坤

文:林建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