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若不節制遲早命喪黃泉

今年是馬克思的煌煌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周年。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雖然今天仍然名頭甚響,但鮮有人還閱讀《資本論》。幾年前托馬斯‧皮克特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引起熱議,許多人才「想起」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揭示和分析「資本」的目光如炬。

香港人歷來十分崇尚資本,拜倒在似乎是無所不能的資本腳下,全心全意擁抱資本主義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說是英國人把資本和資本主義帶給了香港,也是以資本的力量從中國手中強奪了香港,同時用資本的力量把香港從一個小小的漁村發展成了國際聞名的資本大都市。幾代香港人在資本魔杖下發揮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刻苦耐勞、靈活求變的「發家致富」本領,在資本的開放、自由、冒險和殘酷競爭環境中如魚得水。

那段時期,中國內地正大搞社會主義革命,與之如影隨形、愈演愈烈的是愈鬥愈狠的階級鬥爭,天下大亂和一窮二白,是專制橫行、自由盡喪、無法無天。這個時候,中國要在九七年收回香港,不啻晴天霹靂,香港人嚇得屁滾尿流。

好彩,那個時候文革結束,紅朝吃夠了消滅資本主義的大苦頭,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引進外資、脫貧致富。香港這隻會生「金蛋」的資本大肥鵝實在太可愛了,來自香港的資本太重要、太方便、太源源不絕了。於是,中英談判解決了主權問題後,雙方更花了更多的精力,商討如何「安置」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當香港人看到《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寫滿了這方面的條文後,心中巨石總算放下。

然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和一國社會主義的衝突若不節制,遲早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