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關發現有實體店利用網上平台,聘請「打手」及以「大平賣」、「團購價」等噱頭吸引顧客到店內購物,魚目混珠在正貨混雜冒牌貨售賣,由於標籤為「開倉」、「大減價」,即使所售冒牌貨價格遠低於正價貨,買家亦不會起疑。海關指,不法分子利用實體店售賣侵權物品有上升趨勢,兩年間檢獲冒牌貨數量激增九十三倍,未來會重點打擊。
海關今年上半年破獲十二宗實體店舖售賣侵權物品案件,其中十間便是利用社交網絡宣傳,一間利用網上討論區,一間採用團購網,當中兩間同時設立網站陳列商品資料吸客。海關同期共檢獲一萬四千多件冒牌貨,數量較去年同期上升四倍,相比一五年同期更大幅增升九十三倍,涉案貨品總值逾一百萬港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葉慧嬋指,最少有三類分別為「樓上開倉店」、「市面服裝店」及「格仔舖」會自設網頁,或在自家專頁及討論區刊登廣告,甚或透過團購網站作招徠。相比網上售賣侵權物品的網店,實體店舖在網上並無標明售賣冒牌貨,反標榜「優惠價」,聘請「打手」製造正面評論,以吸引客人親身到實體店購貨,而大部分實體店舖均以短期租約經營及設於工廠大廈,以旺角及葵涌區為主。
葉慧嬋表示,售賣冒牌貨的實體店舖更精明地將侵權物品混雜真貨售賣,使買家難以分辨;加上不法分子常以「清倉大特賣」包裝,即使侵權物品價格遠低於正貨,買家也以為是「清貨」,超抵價出售是當然,實體店舖不法分子會以「不清楚是假貨」辯解,並稱「相信供應商提供的貨品為正貨」取信客人。
暑期有不少學生找暑期工,海關提醒切勿加入售賣冒牌貨的實體店舖,需留意短期及以時薪計算的工作,因發現店內售賣冒牌貨,亦會拘捕兼職或臨時工,「唔知道係假嘢」絕非求情理由,員工必須用盡可行方法了解店舖售賣物品有否侵權,也可向商標持有人或官方網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