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者籲保育四海洋物種

【本報訊】海洋生態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香港大學學者針對性研究吐露港及赤門海峽生態後,昨於大埔區議會會議發表中期報告,指出團隊在過往三年於目標海域找到三種瀕危品種包括「大螻蛄蝦」、「管海馬」、「白頸鴉」,以及一種罕有物種「陵蟹」(Sarmatium Germaini)。學者指出瀕危品種面臨威脅,呼籲市民重視保育工作。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何景欣昨日出席區議會,截至二○一七年三月的研究內容提交中期報告,指港大在二○一五年獲撥環境保育基金後,於該年十月聯同六間大學展開為期三年,直至下年九月完結的研究。

研究結果在吐露港海域及赤門海峽找出三種瀕危及一種罕有物種。「大螻蛄蝦」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級別,「管海馬」及「白頸鴉」則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分別被指是「易危」、「近危」級別。

至於罕有物種「陵蟹」則自從一九七八年絕迹於目標海域,直至今年再度出現。何又指,本港瀕危物種的生態變化備受棲息地減少、村屋發展及固體垃圾污染等因素影響,故呼籲大眾重視海洋保育。

吐露港紅潮與村屋排污有關

大埔區區議員劉志成在會上提及二○一五年十二月城門河有污染物令吐露港出現魚類死亡事件,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梁美儀回應指,港大有團隊負責研究地下水,發現當時吐露港一帶有紅潮爆發,令魚類死亡。紅潮源頭與沿岸村屋排放污水有關,故他建議相關村屋將污水先駁入污水處理廠,減少破壞海洋生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