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聲稱可天然抗癌的「免疫治療」保健食品,到底成效如何?有調查發現,兩成三受訪癌症患者及康復者均相信有效,五成三人更曾購買服用。註冊藥劑師及專科醫生提醒,近年不少保健食品濫用「免疫治療」字眼,混淆消費者,標榜天然無害,但未經醫學證實。他們呼籲病人切勿胡亂選購服用,藥石亂投反會耽誤正規治療。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早前訪問一百五十名癌症患者及康復者,當中六成半曾聽聞醫學界引入免疫治療,五成三曾嘗試不同方法增強免疫系統;兩成三人相信坊間聲稱能提升免疫力的抗癌保健食品有效,五成四認為「一半半」,五成三人曾自行選購服用。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昨指出,坊間不少保健食品濫用「免疫治療」等字眼招徠,有保健中心更稱可進行「免疫療法」,輔以多人驗證有抗癌功效;又或引用冷門科學期刊;聘請外國「專業人士」任代言人等銷售手法,但實際上並無醫學界臨床實證。
本港現時僅兩類已註冊的免疫療法治療藥物,只限用於色素瘤、肺癌及腎癌治療,每月藥費中位數達四萬至六萬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醫學界所指的免疫治療,是透過注射藥物,重新啟動病人體內原有的抗癌免疫能力,引導白血球殺死癌細胞。由於人體免疫系統有「記憶」功能,白血球會留在體內對付下一次出現的癌細胞,令患者能「靠自己」抑制腫瘤,對癌細胞已擴散的末期病人有顯著治療效果。兩成病人接受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當中三分之一人的療效可最少維持兩年。
不過,免疫療法並非如坊間所指純天然、無副作用。若情況嚴重,可帶來腹瀉、皮疹、腦下垂體炎等一系列刺激免疫系統所帶來的問題。免疫療法藥物的功效慢,只適用於生長速度慢的癌細胞,多數於服用標靶藥及化療無效才考慮使用。曾有四十歲肺癌男病人,患癌初期接受約半年化療後突然中斷治療,在親友介紹下轉往內地求診「神醫」接受免疫療法。惟半年後癌細胞擴散上腦,男病人回港求醫已無藥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