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結束,主辦單位民陣聲稱有逾六萬人參與,警方則估計僅有一萬四千五百人參與,有關數字是歷來最低。
出現如此冷清場面,其實一點不教人意外。「七一」上街上了這麼多年,仍然是「得個吉」,不僅演變成行禮如儀的例牌動作,更淪為政黨「化緣」的平台,可以說,市民早就患上了「遊行疲勞症」。更何況,自從梁振英下台,民怨「最大公約數」隨之消失,遊行師出無名,主辦單位惟有以甚麼「一國兩制,呃足廿年」等大而無當的口號糊弄人,加上社會出現「久亂思穩」的氛圍,遊行乏人問津,理固宜然。
可以看到,「七一」遊行向來沒有單一訴求,除了頭一年反二十三條外,一路走下去,撐同志、保育等聲音不一而足,說是示威可以,說是嘉年華會亦無不可。面對有關質疑,往年人多勢眾時,主辦單位每以「反映不滿政府情緒的晴雨表」一類藉口搪塞之;近年門堪羅雀,卻不肯承認民眾對政府怨氣低了,這是典型的輸打贏要,亂搬龍門。說到「輸打贏要」,不得不提「爛果報」。七一當日,該報例牌鼓動人上街,說甚麼「上街創造命運」,如今遊行人數創新低,又說甚麼「七一六萬人嬲爆上街」,為甚麼人多就是「逼爆」,人少就是「嬲爆」,遊行人士的憤怒程度如何量度?說穿了,就是政治立場先行,實事求是客觀報道等媒體守則一概拋諸腦後,報紙辦到如此不堪,合該掃進歷史垃圾堆。
最好笑的是,漢奸黎自顧不暇,旗下媒體蝕到趴街,最近搞「假自僱,真裁員」,「嬲爆」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家伙記。據聞壹傳媒工會將發起工業行動,「嬲爆上街」的標題隨時可「循環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