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不應以政治騎劫教育

近日盛傳教聯副主席蔡若蓮將出任教育局副局長,針對蔡的惡意狙擊此起彼落,這些抨擊來自有明顯政治立場的媒體、政客與教師組織,這些帶有偏見的攻擊只是糾纏於立場爭論,未提及她的專業能力與行政經驗。

討論蔡若蓮是否適合擔任教育局副局長,不應以政治立場凌駕能力,應客觀考慮其專業資歷與行政經驗。從蔡的經驗來看,她曾任教於大、中、小學,至今仍在教育工作第一線,並曾任教育局的學校發展主任及課程主任,本身亦具有教育博士資格。對於教育政策,曾成立幼師薪酬關注組,涉足中學以外的教育議題。單看其經驗,為何她不是教育局副局長一個可以考慮的人選?

教協攻擊蔡若蓮,指她在選舉落敗,故不應入政府成為問責官員。選舉勝負結果是綜合因素,選舉落敗不等於能力有問題。如教協的邏輯成立,難道所有政府官員都要參加選舉勝出才能出任?立法會議員不少亦曾參與多次選舉,有勝有敗,莫非曾選舉落敗就是能力有問題而不應再參選?政府任用官員應該唯才是用,正如當年美國大選之後,當選的奧巴馬委任落敗的希拉妮為國務卿。這也是展現政府民主、廣納賢才的胸襟。

事實上,任何有愛國建制背景的人士加入政府為市民服務,都一定有人上綱上線反對。蔡是教聯副主席、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教協將這兩個機構定性為左派機構,並由此演繹蔡有政治立場的論點。這是只看蔡的政治背景,而忽略其個人能力及資歷,完全是以政治騎劫教育。